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送不出去的手写春联

2014-02-03 09:14:00 作者:蒋兴坤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刚刚记事时,父亲已经承担起了为乡里乡亲写春联的“例行活动”。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一户大家庭,春节在对联上的花费,仅在1元左右。那时候,每年腊月二十刚过,父亲已经开始为村民们免费写春联,每年都要忙到除夕当天,写过的春联有200多副。

      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记者刚刚记事时,父亲已经承担起了为乡里乡亲写春联的“例行活动”。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一户大家庭,春节在对联上的花费,仅在1元左右。那时候,每年腊月二十刚过,父亲已经开始为村民们免费写春联,每年都要忙到除夕当天,写过的春联有200多副。
      父亲说,为乡亲们写春联,图的是个喜庆事,乡亲们能认可自己写的春联,打心眼里高兴。
      后来,印刷体春联在农村盛行,只有上了年龄的老人,还是继续找父亲写春联。我们家族爷爷和叔叔家的春联,还是由父亲代写。在越来越多的印刷体春联中,父亲的毛笔字春联格外显眼。
      再到后来,还没等父亲给爷爷、叔叔家送春联。叔叔就会在年前几天早早地来到我家,告诉父亲,他家已经从集市上买了春联,不用写了。渐渐地,父亲也很少再拿起毛笔。
      现在,记者家的春联也是从市场上买,每年花费二三十元。父亲的毛笔和砚台再也没有用过。有时,看着印刷体的春联,父亲会下意识地叹口气。父亲说,看着毛笔字春联很舒服。印刷体的春联,字迹漂亮,画面新鲜,村民们选择可以理解。但总感觉印刷体的春联,少了一点年的味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