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多陪老人多休息 借力互联网多彩过“宅年”

2014-02-07 08:36:00 作者:杨鹏  来源:大众日报
“行千里”还是“宅家里”?面对两种迥异的过节方式,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和80后、90后舍弃了走亲访友、聚会应酬、外出旅游等以往过节的“规定项目”,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过“宅年”。

      ◆盼到假期,多陪老人多休息
      ◆网络拜年微信交流视频团聚
      ◆年轻人网购年货寄回老家
      □ 本报记者 杨鹏

      “行千里”还是“宅家里”?面对两种迥异的过节方式,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和80后、90后舍弃了走亲访友、聚会应酬、外出旅游等以往过节的“规定项目”,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过“宅年”。
      聊城的大三学生邱洪健从除夕到初二就没出过家门,“过年就准备宅在家里上网聊天、打游戏,顺便看几部大片。”他说。“过宅年”,各有各的理由。在潍坊工作的陈万旭是一位销售经理,平时工作忙、应酬多,双休日也经常加班,“好不容易盼到春节假期,打算好好休息一下,节后又得忙起来了。”他告诉记者。
      在北京工作的党女士主动选择做“宅女”。“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父母身体不好,假期就不打算出去了,多陪陪老人。”春节回到山东老家的她说。党女士自嘲为“居里夫人”。她说,这是网民调侃宅女的新称呼,宅男则被称为“毕加索”(谐音“闭家锁”)。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宅家里”,过“宅年”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休养生息,睡觉睡到自然醒,看看电视刷刷微博,坚决“不动脑子”;二是读书充电,选几本专业书静心苦读,埋头制定来年“宏图伟业”;三是游戏娱乐,趁长假恶补电影电视剧,再找上几个好友“三国杀”。
      “宅”可能不需要理由,但却要有技术支持,日益发达的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满足了宅男宅女们的需要。
      通过网络拜年祝福,微信微博互相交流,视频团聚异地家人,甚至网上放鞭炮都已成为现实。
      随着电商激战正酣,年货的采购也出现了从线下搬到线上的趋势。
      在上海工作的董明琪今年没像往年一样,大包小包把年货拎回家,而是通过网购将一干烟酒糖茶、熟食礼盒等年货寄回了山东老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宅”着办年货。
      “宅家里”不代表放弃了健康,放弃了锻炼。资深游戏玩家杜松年前就置办了一台体感游戏机Wii。“原来要想在家里玩游戏出出汗,可能只有跳舞毯,选择太少。”杜松说,“近几年新出的体感游戏可以让玩家真实参与,也很耗体力。”
      据了解,体感游戏采用专门的遥控手柄做动作来控制游戏。比如玩网球游戏,手柄便等同于游戏中人物的球拍,玩家必须挥动手柄来做出发球、击球、扣杀等动作,就像参加现实的网球比赛,跟健身效果差不多。
      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讲究“走出去”,上门拜年、赶庙会是重要活动。“过宅年”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一过年方式,引发了不少议论。董明琪网购年货后的体会是:“方便多了,但年味少了,各有各的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