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谁抢了我的出租车?打车难主因是出租车太少

2014-02-20 10:37:00 作者:孙姮 陈心如  来源:山东商报
出租车刚停下,四五个候车者冲上前去争抢,这时一个人站在众人身后悠悠地说,“这车是我预约的。”,然后就在众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情中,潇洒地钻进车内,绝尘而去。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等到了“空车”,这车却已经被“预约”。与此同时,在路上招手拦车,一辆辆空车呼啸而过已成常态。

    为什么打车难?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还是供给不足,出租车太少 记者郑涛摄

      商报济南消息 出租车刚停下,四五个候车者冲上前去争抢,这时一个人站在众人身后悠悠地说,“这车是我预约的。”,然后就在众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情中,潇洒地钻进车内,绝尘而去。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等到了“空车”,这车却已经被“预约”。与此同时,在路上招手拦车,一辆辆空车呼啸而过已成常态。
      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是谁抢了我的出租车?”这一切变化来自打车软件的空前竞争。前天,“嘀嘀打车”与微信合作开始了第三轮营销,对乘客的优惠金额又涨回10元;这边“快的搭车”又坐不住了,昨天联合支付宝推出立减11元的方案。
      点燃司机和乘客电召热情的不是“便利”,而是它们带来的补贴和省钱。有人“烧钱”,自然就有人受益。济南主城区就这么大,若可以减免10元,市民打车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而对司机而言,“嘀嘀”每天10单共返75元,“快的”也差不多,一天下来光是返现的部分就多拿百余元。自活动开始,短短一个来月,使用软件打车的人也确实多了不少。一位的哥告诉记者,优惠活动的开展也在慢慢打破参与者的年龄界限,以前参与活动的基本都是年轻人,现在一些中年人也慢慢加入到了这个队伍。
      原来,司机从软件接单后,如果不去接乘客就会留下不良信用记录。这时路边假如恰好有人招手,出租车也没法载客。这就使路上有了越来越多从“招手族”身边飞驰而过的空车。“打车难”的问题由此更加突显,近期被大家再次广泛热议。

      
    经历
      的哥配俩手机,四块电池也不够用


      记者打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仪表盘手机架上有一部手机,手盒里竟然还放着一部手机。一路上,两部手机的叫车语音呼叫从未停止,司机手忙脚乱。
      原来这位司机的两部手机分别安装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他沿路仔细听着语音,哪个订单合适就抢哪个。虽然两部手机均配了两块电池,但软件耗电厉害,四块电池还是撑不到收车,于是他车上还一直带着车载充电器。
      “一块电池撑不了三个小时,所以要一直充着电。”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年龄较大,对新事物的接触没那么积极,开始他并不认可打车软件。但乘客都是拿着手机在路边叫车,他一直拉不着客,不得不换上了智能手机,安装上了打车软件。

      
    观察
      “神器”这么火 监管不该缺位


      打车软件虽然市场反应叫好,但却频频遭遇“叫停”的尴尬。事实上,打车软件的确可以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减少出租车道路占用以及尾气排放。于是,不少乘客建议出台完善出租车 打 车 软 件 的 管 理 办法,招安“民间软件”,将所有软件纳入到管理范围之内。
      去年5月,深圳市交委下发通告表示,“出租车司机不得使用手机召车软件,并将联合执法支队进行专项整治”。深圳市交委的解释是,部分“打车软件”存在私自、变相向乘客加价收费等问题,而且这些软件缺乏对驾驶员信息真实性的认证。除深圳出台“禁令”外,国内不少地方也出台了对“打车软件”的管控措施。比如北京就要求打车软件去掉加价功能,上海则提出“加价会导致乘客与驾驶员纠纷无法协调”,提醒乘客谨慎选择“打车神器”。
      虽然当前省城没有公开叫停打车软件,但之前官方打车软件“爱召车”发布时,济南市交通局客管办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除了爱召车这样被主管部门认可的软件以外,其他软件必将淘汰。虽然现在两家软件烧钱营销“深入人心”,但济南市执法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无论“快的打车”还是“嘀嘀打车”,这类民间打的软件都没有纳入执法监控范畴,乘客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本版撰稿记者 孙姮 陈心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