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政协委员刘大钧:晋升正教授为何要有“洋经历”

2014-03-13 10:19: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那些搞古文献整理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还有从事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要‘洋经历’干什么,简直荒唐可笑。”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告诉记者,他有一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工作的朋友,这位朋友告诉他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的副教授,以访问学者或者其他学习交流的名义到美国的大学“学习”,但他们并不真正学习美国的相关课程,而是捧着中国的线装书搞研究。仔细问过才知道,这些副教授是为了晋升教授才来“留洋”的。

      “那些搞古文献整理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还有从事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要‘洋经历’干什么,简直荒唐可笑。”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告诉记者,他有一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工作的朋友,这位朋友告诉他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的副教授,以访问学者或者其他学习交流的名义到美国的大学“学习”,但他们并不真正学习美国的相关课程,而是捧着中国的线装书搞研究。仔细问过才知道,这些副教授是为了晋升教授才来“留洋”的。

      听说了这个现象后,刘大钧专门调研了一下,发现在国外还要考试英语,一年过不了两年,两年过不了三年,很多人都需要至少2-3年的时间。且不说在国外昂贵的租房和生活费用,仅仅是时间也浪费不起。

      刘大钧说,如今的高校非常重视“洋经历”、“洋学历”、“洋文凭”,他也并不是一概否认或排斥这种做法,对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来说,到国外留学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也方便与国外研究院所对接,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对于搞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古文献学或者出土文献整理、中医中药研究等学科的人来说,学术精髓都在中国,“我们是权威,要‘洋经历’没有任何意义,考试英语还不如考试古文。”

      因此,他建议教育部门或者有关高校尽快修订教授晋升必须有一年国外学习经历的规定,划定某些不需“留洋”学习的专业,让这些专业的研究人员从无用的条框里解脱出来,专心地做学问、作研究。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