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餐馆老板收藏红色文物3112件 自掏120万办红色博物馆

2014-03-17 17:34:00 作者:崔如坤  来源:齐鲁晚报
在菏泽郓城东门街南段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郓城普通市民李传递凭一己之力,十余年时间自掏腰包120余万创办,目前里面已经展列了3112件红色文物,且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日前,这个博物馆通过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验收,还被评为菏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领袖风采厅内,李传递(左)给参观者讲解红色文化知识。

      在菏泽郓城东门街南段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郓城普通市民李传递凭一己之力,十余年时间自掏腰包120余万创办,目前里面已经展列了3112件红色文物,且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日前,这个博物馆通过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验收,还被评为菏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如坤                               

      从农民盖房的架杆下抢救出土炮

      3月15日,记者来到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毛主席挥手的雕像,雕像后则是“井冈山会师”浮雕。“这个雕塑特意请山东工艺美院教授创作的,听说我要弄个红色博物馆,人家只收了成本钱。”李传递说。 

      就是这样一个博物馆,由42岁的李传递一手创办,十余年来收藏征集红色文物,到如今建成博物馆,他已陆续投入资金120余万元。

      进入博物馆历史文物厅,一尊长长的明代土炮格外吸引人的眼球,锈迹斑斑的炮筒上隐约能看到有水泥的痕迹。李传递向记者介绍了它的来历。

      这个土炮是从巨野一个农民手中购买来的,当时一个藏友告诉他,曾见到一个土炮筒被当作了盖房子时用的架杆,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传递赶紧赶到巨野,花了两千多元,从这名农民手中买下了炮筒。“抗战时期农民武装就用这个东西打鬼子,所以这也是一件抗日文物,很有价值。”李传递说。

      和几件有特殊价值的藏品相比,博物馆的3000余件文物更能体现李传递这十余年来的心血。这些文物填满了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空间,李传递把它们分成了领袖风范厅、红色文献厅、历史文物厅,一一陈列展出。

      无偿捐赠红色文物的人越来越多

      李传递和红色文化打上交道得从2000年说起,当年一部叫《长征》的连续剧热映唤起了李传递童年的记忆,还让他萌发了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的念头。

      那时候他并没有想到会办成今天这个博物馆。“刚开始,就是想着开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搜集和革命有关的红色物件,用来装饰饭店。”

      2008年起名为“红军阁”的饭店开业,此时,他收藏的红色物品越来越多,而他也迷上了收藏红色物品和研究红色文化。

      有一次,在菏泽马海文化街,他遇到一个收藏毛主席像章的,他打算买一些,可对方要求把两千多枚都买走,否则不卖,李传递咬咬牙,花了将近两万元全部买下。“回家后不敢跟妻子说,后来妻子知道了,我就找了一个懂收藏的朋友劝妻子说这些像章很值钱,妻子才作罢。”李传递说。

      李传递说,这些年他经营餐饮公司的大部分收益都投进了红色博物馆。不过让他高兴的是,随着博物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无偿捐赠红色文物的老革命、老领导及革命后人也越来越多。 

      延伸阅读 

      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地居民魏先生今年春节期间,刚刚带着13岁的孩子去参观了博物馆。魏先生告诉记者,通过参观博物馆,也让孩子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他说,上初二的儿子在参观博物馆后,才知道当年刘邓大军渡黄河时也曾在郓城留下足迹,“孩子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在身边就能看到刀枪炮等武器,还能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

      目前,经菏泽市委宣传部审核通过,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已被评为菏泽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菏泽市委宣传部学校教育科科长王倩介绍,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虽然场地不是很大,但切合爱国主义主题的藏品不少,把它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是鼓励民间这种公益办馆的行为,另一方面,只要挂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必须永久性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样一来能让更多民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这种民间红色博物馆的作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本报记者 崔如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