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 济南生鲜电商还在“等风来”

2014-04-03 13:23:00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随着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需求上升,大量电商平台和创业者涉足生鲜B2C,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再为生鲜电商刮起了东风,也为更多的外行人切入农业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在省城济南,不少创业者也在生鲜领域前赴后继,然而从生产到销售、配送,过长的产业链让不少生鲜电商纷纷倒下,试水的过来人无不感叹,这门生意不好做,“生鲜电商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

      随着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需求上升,大量电商平台和创业者涉足生鲜B2C,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再为生鲜电商刮起了东风,也为更多的外行人切入农业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在省城济南,不少创业者也在生鲜领域前赴后继,然而从生产到销售、配送,过长的产业链让不少生鲜电商纷纷倒下,试水的过来人无不感叹,这门生意不好做,“生鲜电商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

      抢“鲜”逻辑“等风来”

      2012年,乐农优选的创始人之一姬之幼还在北京一传媒企业就职,出于节约时间成本的考虑,他自己经常从网上买菜买食品,后来他发现在北京有不少人像他一样,将日常的生鲜购买,从线下转向了线上的电商预订。“尤其是中青年,都市白领,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当时生鲜仍然是一块未被电子商务化的处女地,在姬之幼看来,在当下的电商江湖格局中,做生鲜电商,对新创业者来说,是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机会。嗅到了商机的姬之幼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做起了生鲜电商。

      实际上,省城本地化生鲜电商也不断试水抢“鲜”。早在2009年,济南就有了本地专门的生鲜电商济南买菜网,但是惨淡经营了3年之后,悄然退出,“后来陆续有几家进入的,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创办之初也都是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广阔前景。”姬之幼告诉记者,相对于第一批做生鲜配送的企业,他们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进入。“毋庸置疑,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需求上升,是促使大量电商平台和创业者涉足生鲜B2C的共同理由。”不过姬之幼认为,他们做生鲜电商,是在“等风来”,这根源于国家政策对农业电商的支持。这在2013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时被引爆。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现代化的强调,使得一直默默无闻的生鲜领域成为电商们的新战场。

      不断试错 困难重重

      从创业至今,一年多的时间,乐农优选已经积累了3万多用户,日均订单能达到150至200单左右,每单均价到了大约120元。然而说起这个行业,姬之幼仍感叹道,“这门生意不好做,生鲜电商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

      姬之幼透露,乐农优选在创业过程中也曾交了不少学费,不断试错,才能不断成长。“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摸爬滚打是必然。”姬之幼说,生鲜电商虽是大热门,但新鲜与速度高压下的巨额成本、民生项目的低利润,更为严酷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很困难,“现在生鲜电商几乎都是亏本赚吆喝。”去年9月创业之初,姬之幼的团队先从线下超市供给着手,一边做线上系统开发,一边布局线下。“创业之初,挖掘C端客户成本高了,相较于B2C,做B2B给大集团公司供货似乎更加好做,”姬之幼表示,经过讨论之后他们仍然认为,立足大众,才是一个生鲜电商的真正立场,“我们不希望靠单位发福利或礼品做起来,还是想老老实实地开发普通家庭用户,因为这才是可持续的。”

      确立了商业模式,可是高昂的配送成本又让姬之幼他们头疼起来,多方考量后定下了主城市干线物流+灵活社区末端配送的物流模式。“初期,也想过与物业合作,开发并放置智能终端,由客户自提。但在济南,物业的服务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而是确立了水站,便利店自提+线下体验店自提+送货上门的配送方式。

      目前虽然已经掌握了济南50%左右的线下超市的蔬菜供给渠道,解决了损耗问题,但姬之幼坦承,老百姓的各种担心也是生鲜电商的“软肋”,“蔬菜不新鲜”问题,这是行业通病,生鲜多面临表皮磨损、变质,产品外观上会有落差。姬之幼说,虽然时下一个个生鲜电商大腕前赴后继,有人撤退有人败落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姬之幼他们依然相信,道路走对了,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冷链瓶颈“烧钱”行业

      最娇嫩的水果蓝莓只能放两层;苹果和香蕉绝不能放一起,因为那样会催熟; 任何叶菜都不能在一捆菜的中间遇水,叶菜的包装必须扎有小孔让它们能够呼吸……”在谈及电商生鲜的保鲜难度时,曾有人进行过如上描述。“生鲜食品不同于干货,对存储温度、湿度、卫生等环境要求很高,必须有专门的冷藏设备。”姬之幼也表示,“一旦客户收到的菜卖相不好,很容易影响其再次购买。”“产品从冷藏库、冷封库出来之后,直接到了分拣中心进行无菌分拣,运送时则放在自备的保温箱里,保持零下4摄氏度的恒温,”姬之幼告诉记者,“自建冷链分检中心,已经花去千万投资,冷库、人工等,每一项都耗资巨大。”他坦言,额外的物流车、人力资源、冷库建设的巨额成本使得生鲜电商仍然难言盈利。“所谓‘电商以类聚,新鲜以群分’,这个行业难在一个‘鲜’字,它挑战的是电商领域各门活儿的高精尖,考验的是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充满好生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进入。”姬之幼坦言,生鲜电商是个“烧钱”行业,“对于中小创业者而言,建议不要贸然投入到生鲜电商这样的死海中去,生鲜电商投入多,周期长,不赚钱甚至赔钱,没有巨量的资金支持,一般人请慎重考虑。”

      用数据支撑的电商玩法

      “相比于传统电商思维,我们有自己的玩法。”采访中,姬之幼一再强调他们的互联网玩法。“不放弃任何一种互联网推广方法,”姬之幼表示,在顾客订购商品之后,他们及时推送送货信息,客户接收到货物之后及时追问吃起来的感受和对这种订购方式的喜欢程度,培养忠实顾客。此外还建立一个顾客小档案,把每个顾客的消费习惯记录下来,备注顾客的喜好,为顾客定制产品等等,“我们通过数据分析,非常清晰看到济南人的喜好,东西部的差异。”

      除了姬之幼之外,他们的核心团队中有电商经验丰富的电商人,有熟悉物流的资深人士,有互联网的痴迷程序员,他认为,跨越了物流、供货链和互联网技术的团队才算是生鲜电商完整的团队。 记者孔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