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癌女教师邵有敏
生命最后一刻保全了33名乘客的好司机
宋洋
花季中凋零的仲宫女孩
许艾钰
汇科旺园小区因消防车受阻而丧生的
一家四口
……
过去红领巾白衬衣蓝裤子一身正装去扫墓
现在不知扫墓的真正含义传统教育有缺失
□本报记者朱士娟山师附小四年级的同学在陵园内为革命烈士敬献自己折制的白花 记者郭尧 摄
“你扫过墓吗?”“没有!”“想象中的扫墓应该是什么样的?”“可能就是用笤帚扫吧。”
4日上午,记者随机采访了80余名小学生,从小学4年级到6年级不等,问及“扫墓”几乎每张小脸上都写满迷茫,甚至有很多学生凭想象回答扫墓就是“用笤帚在墓地上扫一扫”。
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近年来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扫墓的学校也少了,家长祭奠故人一般也不会带孩子去,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或习俗的实际接触中出现缺失。
一个班50多个娃 仅有4个扫过墓
4日上午,到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的市民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不少是组团来祭扫先烈。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引起记者注意,他们是山师附小四年级全体学生,每个孩子要么拿着一朵亲手折的纸花,要么拿着一束鲜花,对于还未开始的祭扫,孩子的脸上都写满期待。一名男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扫墓,所以有点紧张,前一天晚上就用零花钱买了一束菊花,准备献给烈士。
“之前扫过墓的学生请举手。”扫墓活动开始前,山师附小4年级(2)班的班主任李健和记者一起做了一个小调查。问题一出,队伍有了一个小骚动,有学生转头问身边的同学“你扫过吗”,被问到的学生直摇头。全班50多个学生,仅有4个学生举起了手。其中一位举手的男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扫墓,之前和父母一起去扫过墓,他所理解的扫墓就是祭奠。随后李健又向全班学生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谈谈对扫墓的理解。这可把多数学生问懵了。
“扫墓就是给坟添土吧。”“就是到墓地送鲜花。”“可能就是用笤帚扫一扫墓。”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李健说,“扫墓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休整墓园、祭祖、压纸等,后来在墓前祭奠故人都概括地称为扫墓,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
出于安全考虑 学校多组织高年级扫墓
“现在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扫墓的学校也少了,组织的话也是以高年级为主。”4日,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春游和扫墓活动,一名教龄20多年的刘姓教师是该校五六年级学生的一位跟队老师,她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各个年级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其中1至4年级去千佛山春游,5年级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6年级祭扫烈士墓,“低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稍弱,也走不了远路,所以一般安排他们到近的地方,扫墓活动每年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参加。”
“虽然课本里都会讲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但讲归讲,学生有时候理解不了,毕竟他们生活的年代变了,他们体会不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提到现在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刘老师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14岁了,平时跟女儿沟通的时候就感觉有代沟,因为自己生活的年代与当下相差太远,每当她对孩子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女儿就会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外出扫墓就是借这个机会让孩子感受一下氛围,重温一下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
记者从部分小学了解到,清明节来临之际,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让学生缅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