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凌晨,一场珍贵的春雨降临济南,部分地面积水。小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给干旱带来了湿润。
17日凌晨,省城盼来久违的一场春雨。济南市平均降水为3毫米,并不属于有效降水。近期的两场雨让黄河北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南部山区降水量少,还不够解农田之渴。16日晚的“毛毛雨”并没有带来泉水水位的上升,相反趵突泉地下水位再创今年新低,达到28 . 22米,距离黄色警戒水位只剩7厘米。
60枚火箭弹,助力降水3毫米
17日凌晨,省城市民盼来难得的一场春雨。不过这场春雨的时间并不算长,17日早上7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便停止了。当天的春雨让市民领略了一把“烟雨蒙蒙”的感觉,省城空气湿度较大,最高值更是达到94%。
记者从水文部门获悉,4月16日晚至17日7时,全市平均降水3.0毫米。其中市区最多达到5.0毫米,章丘为1.6毫米,历城为3.1毫米,长清为2.4毫米,平阴为1.1毫米,济阳为3.2毫米,商河为4.5毫米。济南市水文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雨规模还是较小,并不能算是一次有效降水过程。”该负责人还透露,今年以来,济南全市平均降水22 .7毫米,较常年同期41 .2毫米少18 .5毫米,少44 .9%。
据了解,虽然此次降雨规模不大,但能达到如此规模与人工增雨作业不无关系。4月17日凌晨,济南市人影办根据天气形势,在历城南部山区、章丘、长清、平阴、济阳先后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60枚,增雨作业区普降小雨。
降水差得多,小麦不解渴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近期的两场雨让黄河北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南部山区降水量少,还难解小麦之渴。
“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真是比油、金子都贵。”济南市黄河北麦地里的农民感慨。11日晚和16日晚的两场降雨让他们渴了大半年的麦子总算是润了润桑子。据济南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正是小麦生长最关键的拔节期,这时有雨水小麦才能长高长好,济阳附近的小麦经过两场春雨后,雨水已渗透地下10厘米,有效地缓解了旱情。现在拔节的小麦普遍已有30厘米高。
但南部山区的小麦依然干渴,“11日晚的雨只下了一会儿,少得监测不到,16日晚至17日早上的降水量只有4毫米。”仲宫镇农业人员说。“要让小麦喝饱至少要有20毫米的降水量,现在我们的小麦已经进入拔节的后期,以后再下雨也不能长高了。”
一场毛毛雨,水位不升反降
16日晚的毛毛雨并没有带来泉水水位的上升。17日,趵突泉地下水位为28 .22米,距离黄色警戒水位只剩7厘米。当天的水位比16日的28 .25米下降了0.03米,这是近两周内趵突泉水位的最大降幅。
据了解,趵突泉的水位要靠南部水源地的地下水滋养,大规模降水几天后,降水才能从南部山区的渗漏带推高泉水水位。据水利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点降雨对补泉的作用十分有限。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泉水地下水位下滑幅度较缓还是得益于省城在多个渗漏带放水补泉。目前,每天共有37万方水库水补给省城地下水。不过,农田春灌、地下水开采还会导致泉水水位下滑。
记者从水文部门获悉,未来一周将以多云天气为主,局地有零星小雨,到23日天气开始转晴,气温上升, “省城仍无有效降水。”省城保泉还是应该通过合理的回灌补泉、严查地下水私采等手段缓解地下水位缓慢下滑。
未来五天无降水
根据济南市气象台预报,未来五天,有四天维持多云天气,最低温在14℃左右,最高温在24℃上下,气温也将比较舒适。从23日开始,天气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