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丈夫说话不清楚,但丈夫要说什么姜福云都明白。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齐鲁晚报讯 25年前,丈夫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一个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姜福云2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丈夫,她说,“有时候都不敢去回想这25年是怎么度过的,但咬咬牙还是过来了,再苦再难,我也不能抛下丈夫不管。”
美国医生称她是“中国好妻子”
今年61岁的姜福云和62岁的鞠志刚从小在龙口冶基村居住,两人结婚后就在村里的诊所上班,育有一对儿女,生活幸福美满。姜福云回忆说,“1989年,我带丈夫到县里的医院检查,被告知可能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
“当时很担心,也怀疑是不是误诊了,怎么会突然患上这种病。”姜福云带着丈夫到青岛、北京的医院检查,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姜福云怎么也没想到丈夫会患上这种病。“去很多医院检查了,都没有查出什么原因,只能靠吃药维持着。”
2002年鞠志刚病情突然恶化,听说西安一家医院来了一位研究帕金森综合征的美国教授,抱着希望,姜福云带着丈夫来到西安这家医院。
“美国教授说老鞠的病情能够坚持13年就是个奇迹,检查后说找不到病因。”姜福云说。“在病房里,丈夫和美国教授说起了患病13年来我是如何照顾他的。”姜福云说,美国教授在听了他们的故事后,对姜福云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她是“中国好妻子”。“我是学医的,每天都会给他按摩,每天给他洗一个澡。”姜福云用心照顾着丈夫,25年如一日。
儿女很懂事,母亲心怀歉疚
姜福云说,1997年,女儿高中毕业,高考考了663分,这个分数能上很好的学校、选择很好的专业,而女儿毅然选择了离家更近的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选择师范专业国家给补贴,可以少交很多学费,女儿就是为了省下钱给爸爸看病,而且还离家近,可以帮我分担一些家务,帮我照顾她爸爸。”说起这些,姜福云眼里泛着泪光。后来,女儿研究生毕业又放弃了去北京读博的机会,回到了鲁东大学教学。如今一有时间,女儿就会回家照顾父亲。
这些年治病和抚养两个孩子的花销就靠着姜福云在村里的一点工资,“要是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我也撑不到现在,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人家门前徘徊,如何去张嘴向人家借钱。”姜福云说。
“那时儿子凯凯上小学,学校让交1.9元,给他2元钱,剩下的一角钱他会拿回家放在桌子上,连5分钱的冰棍孩子都不舍得买。”姜福云觉得这些年很对不起孩子。
“再苦再难,我也不会抛下你”
坚强的姜福云不仅仅撑起这个特殊的家庭,还从1993年起就担任有着1000多户、3000多人的冶基村的妇女主任到现在,每天除了照顾丈夫,还要处理村里的一些事务。
1997年的春天,忙于村里工作的姜福云晚上回家发现丈夫眼里泛着泪光,问询后才知道自己忙得忘了给丈夫买药,药瓶内只剩下一粒。“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当时龙口根本没有卖的,要到烟台市区才能买到,而且医生说耽误一天服药等于病情治疗后退半年。”第二天天刚亮,姜福云就坐车去烟台给丈夫买药。
由于病情的发展,丈夫早已不能开口说话,意识也在逐渐消退,但是丈夫的每一个眼神和表情,姜福云都很清楚他要表达的意思。
1999年4月的一天,姜福云由于过度劳累,心肌缺血昏倒在地,被送到医院救治。姜福云出院后,丈夫含泪告诉她希望她改嫁,不想因为自己让妻子吃苦受累。
“不管再苦再难,我也不会抛下你不管的。”姜福云坚定地告诉丈夫。
儿子凯凯在小学的一篇作文中写道,“妈妈就像一个挑夫,一头挑着村民的重托,一头挑着家庭的重负,妈妈在物质上给予我们是贫乏的,但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却是富有的,妈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如今,女儿已经成家立业,儿子也已经工作,25年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病丈夫,姜福云用行动诠释着对家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