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哥爱访古,五年探访古村落
“小张哥”开网络杂货铺晒古迹
本报记者 凌文秀
网络红文《盗墓笔记》中的小哥张起灵爱下斗,聊城也有位小张哥,这位小张哥爱访古:古村落、古墓葬、古遗址等,他还发现考证出众多本地碑刻和名人古墓葬。
五年多的访古期间,他还在网络上开了“小张哥杂货铺”,铺子里都是他所到过的每一处文物点的照片和个人配上的文字解说。其实小张哥本人只是个乡镇照相馆的小老板。
“小时候我家挨着运河边的周家店船闸,看着运河闸就想知道船闸修建年代和更多信息,就开始上网查资料,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疯狂地迷恋上传统文化。”小张哥本名叫张文兴,生于1984年,这个年龄的人有“访古探幽”爱好的并不多,更何况他本人并没有文化文物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
打开“小张哥杂货铺”的博客,从2009年春天至今,很多古村落、古建筑等的探访,都是图片配文字,而且全部都是原创。“五年多了,最开始是看运河,接着是桥梁牌坊、宗祠寺庙、古墓、古民居、古树等,就看起来没完没了了。”
“网络上有个运河论坛,里面分设聊城段和临清段,临清段有几位运河爱好者考证得很详细,我在东昌府梁水镇离临清稍远,就一直没去。”张文兴沿着运河走了东昌府段和阳谷段,临清段只去了魏湾,涉及到运河上所有船闸、码头、古镇、较大村落等,沿线名人墓葬也在范围之内。“当年考证运河,阳谷的张秋、七级、阿城跑得特别多,很多文物点都比较熟知。在博客上上传照片和探访记录。”
照相馆小老板疯狂迷上考古
喜欢的人太少,感觉形单影只
聊城有一个传统文化部落,汇聚聊城各地各行业爱好传统文化的人。还有一个专门的QQ群,但他在里面很少发言。“所谓传统文化其实范围太广,每个人爱好不同、侧重不同,特别分散。有些只是剪纸艺术、有些是传统中医、有些喜欢古诗词,还有些纯粹是进去发广告,大部分干脆常年不见发言。还有些不喜欢走访遗址遗迹,只是从地方史志资料里面找蛛丝马迹去研究。
“我侧重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能看到的古迹和历史,才能让我感到喜欢。除了聊城各县区,湖南跑得也特别多,因为在那边工作很多年。”翻开“小张哥杂货铺”的博客,发现他去过的地方很多,文字和图配的也很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网友留言,说他这个爱好特别好,更难得的是坚持了这么多年,如果是自己一定特别有成就感。张文兴说,成就感谈不上,只是热爱罢了。只是爱这个的太少,总感觉形单影只。
张文兴说,其实考古还是需要一点专业知识的,他一开始就说多看,多从网络上学习,感觉相对于一些考古发烧友,他还只是个初级爱好者。但对于聊城来说 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他掌握了的实地第一手文物古迹资料信息却是相当多的。
大部分古迹 处于无保护状态
这些年走下来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很有感触:大部分处于无保护状态,第二次去总会比第一次状况更差。聊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阳谷张秋的张令璜墓,张文兴去过不下四次。眼看着石刻一次比一次少,只剩下个圣旨碑立着。
眼见着很多碑碣上的精美雕刻也被盗得厉害,石狮子、石象生等难得看到了。“今年春,去绣衣集村,村里有两通进士撰文的碑刻。当时我提醒村民要注意保护,再去发现碑刻被用铲车粗暴地挪动了位置。”
“早些年,张秋南护城河被填埋,找了记者和文物保护单位,可都因为护城河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没法介入。”对于这些还没有文保单位名衔的文物、遗址、遗迹,除了呼吁,再没办法。
县志和文字资料上能记载的毕竟有限,在一些古遗址遗迹的探访中,能确认、补充一些信息,尤其古墓葬有后人的能从本家家谱和后人口中得到更多的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