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济南第一期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了解到,为控制缓解英雄山路马路行洪问题,我市拟选择二环南路至兴济河1.1公里段,打造一条雨水行洪泄洪通道。
“降雨时英雄山路是个大的行泄通道,水流得很快、很大。”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聂爱华介绍,按照济南市内涝防治标准,即城市有效抵御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并确保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的要求,拟对这条道路进行改造。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海绵城市建设大明湖兴隆片区试点区被分为6个示范区,英雄山路地处大明湖兴隆片区试点区的西侧边缘,属于马路行洪调控示范区。聂爱华表示,按照该区域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英雄山路拟建全长约1.1公里的行泄通道,南起二环南路,北至兴济河。其中,机动车道建设机非隔离带下沉式绿地和拦蓄设施,人行道建设透水铺装和生态树池,道路外侧绿地还计划设置雨水塘,使雨水通过这些下渗设施流入行泄通道,并最终进入兴济河。
据了解,马路行洪调控示范区还包括二环南路、舜耕路、土屋路的部分路段,鲁能领秀城、建大舜风苑等小区,及兴济河等河道的部分流域,将构建大排水系统。按照海绵城市有关要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清淤,河道修复与恢复,管道疏通提高蓄排水能力;河道生态改造,强化河道的管理与维护;排水管线提标改造,保证强降雨期间区域的排水能力;对地面竖向调整,结合周边区域,构建大排水通道,提高雨水径流的排放和转输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