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迎来开局。
过去五年,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发展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诸方面成绩喜人,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天起,大众日报领衔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回眸“十二五”》,重点打造“山东成绩单”和“我满意 我讲述·100个人的山东故事”两个栏目。报道回顾梳理过去五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为、新亮点、新变化,展示工作亮点,展现群众感受。
敬请关注。
大众日报版面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郭 炉
“十二五”,中国奔向“两个一百年”目标道路上的一段关键里程,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进程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将在今年年底画上圆满句号。
五年前,《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郑重承诺:“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五年的实干告诉人们,山东向历史、向人民兑现了承诺。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就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提出殷切期望。两年的拼搏告诉人们,山东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确保稳增长,推动转型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山东在“十二五”期间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在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走在前列,首先要解决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处于价值链低端,是多年来迟滞山东发展的“牛鼻子”。
“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加速膨胀信息产业,设立2亿元引导资金,按产业链布局进行专题招商,惠普、甲骨文、中兴通讯等150家知名IT企业集群式落户,今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幅高达203.7%。目前,济宁已被确立为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力争用5年时间把信息产业做到千亿规模,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硅谷”。
济宁信息产业发展是山东解决薄弱环节的一个注脚。从“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到2013年以来山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指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都是剑指山东的这一薄弱环节。
在2014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鲜明提出“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最重要的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走在前列;“三个提升”,第一个是提升发展标杆,提升以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为内容的新标杆。
理念一变天地宽,思想一换余地大。
济宁信息产业是以自己的高科技性,通过拉长产业链,为山东产业结构变轻、提升价值链做出贡献;身为传统制造业的广饶金泰集团,则通过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发,达到了这一点。多年来一直生产橡胶、机械制品的金泰,去年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橡胶产品的“数字化生产车间”,由卖产品转为卖设备、卖技术、卖服务,利润提升3倍。
窥一斑而知全豹。“十二五”期间,山东一方面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其中一个大动作,是按照“敲开核桃”的要求,采取“一行业一对策”的思路,对包括“传统”和“新兴”在内的22个行业进行转调。
如果把以行业为界别的转调称之为“线”型转调,那么,以专业园区为载体的转型,则可称之为“面”型转调:青岛蓝色硅谷,济南新材料工业园,一个瞄准高端海洋产业,一个发展国际新材料,以园区的集聚集约性,有力推动了当地转调。据了解,到“十二五”末,全省共有省级以上高新区20个。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回报。“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6%,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其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1年的27.3%,提高到2015年上半年的32.1%。2014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比“十一五”末增加52%,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4113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一、利润居全国第二位。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是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济南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凭借一个云计算操作平台,调动全国几千家物流企业,进而调动几十万辆社会车辆,为几万家工商企业服务。这种智能产业链运作模式,使物流运营效率翻两番,拉动济南百亿级产业投资。
以济南传化为代表,“十二五”期间山东优先发展生产性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全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由2010年的36.6%提升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45.6%,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45%的目标。
五年来,山东在发展中抓转调,在转调中推动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9.75%。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12.6亿元,是2010年的1.16倍,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转调在提升经济建设质量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生态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173.8天,同比增加了21.4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6.97,同比改善14.2%。
在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落实“走在前列”的定位,就要做到“三个提升”:提升工作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落实“三个提升”,就要坚持创新发展。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杜春蒲没想到,公司8月4日通过网上向市里申报的材料,8月6日就收到特快专递过来的批件。这样的审批过去需要20天,还得赶100里山路到市里。
工作效率高,来自工作标准高。自今年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承诺,打造省内“三最”城市:审批最少、收费最低、效能最高。工作标准提升的背后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削减65%,将110项可集中办理项目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效率提高58.6%。他们每月都与省内其他16市作比较,一经发现被人超过,立即赶超。
简政放权是给市场松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性一招。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分七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35项,市县两级削减3000多项,山东已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上级大幅度简政放权,下级承接则要看精神境界,要敢于担当。近两年来,荣成共承接了省市下放的78项权力,其中有21项是当地多年无人申办的。记者在其他地方了解到的是,这些审批虽然无人申办,但当地还是将其放在那里——毕竟是上级下放的;荣成与众不同的是,直接将这21项审批冻结起来,省得有人借机另立名目干扰企业。
考核是干部工作的指挥棒。山东的政绩考核改革发生在2014年4月:在以往考核中占60分的GDP一项,被降至25分;新设置“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占40分,目的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时加大了科技创新、资源消耗等指标的权重。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同一时期全省PM2.5平均浓度改善15.2%,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2.2。
实现创新发展、确保走在前列,仅改革“指挥棒”还不够,还要有制约官员不作为的“铁抓手”。今年7月29日,《淄博市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出台,34种问责情形,9种问责方式,对“为官不为”擎起监督利剑。今年10月,淄博一家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有关部门约谈9个部门30多人,最终9个人受到处理。淄博市纪委五室工作人员朱凯表示,查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目的就是要对“为官不为”当头一棒。
现在潍坊等多个市也出台类似办法。
犹如孪生兄弟,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创新作为基点,依靠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山东发展的突出特点。
全球最大白电企业海尔集团,眼下正进行一场世人瞩目的以“小微化”为主线的组织模式创新——由传统企业向创业孵化平台转变。这个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资源等支持,创业企业都可以在这里孵化成长。由此,海尔由传统的科层管理,改为扁平化管理,每名员工都变成了“创客”。目前,海尔已有小微企业200多家。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杜枫评价说,企业只有做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才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海尔的实践就是这种创新的最佳体现。
五年来,一批像海尔这样的创新性企业不断涌现。其背后,是山东在创新体制改革的强力推进。顶层设计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新政频出;具体操作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等衔枚疾进,“创新券”制度的全面推行,则“引爆”了小微企业的创新热情,一大批拥有专利技术和发明创造的小微企业蓬勃生长,今年上半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4.3%。
在共享发展中走在前列
在发展中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发展的本义。在共享成果中内在引领经济发展,这是经济的逻辑。深谙此道的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山东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华亚光电公司,去年落户济南鑫茂科技城,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投影仪和短焦镜头,当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今年将达2000万元。作为济南倾力打造的科技孵化器,鑫茂科技城为华亚免一年房租,又以入股形式投入100万,解决了其经费之虞。
大众创业,最缺的是资金和厂地。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140亩的鑫茂科技城,以这两样吸引500家中小企业入驻,明年将达1000家。目前全省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园区已达63个。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动“双创”。2014年全省中小企业总户数到114万,新增户数比前三年新增总数还多。这些中小企业集中于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解决了就业,推动了转调,质量效益好。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三项主要效益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创业带动就业,“十二五”期间,山东城乡新增就业每年都实现“双过百万”,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既是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之义,又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还起着加大投资拉动增长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山东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连续两年投入300多亿元,建起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作为全国第一家,在五级网络里建起盲人图书馆(室、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为民要多用市场形式。这对活跃市场、提振消费,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东营市以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活动;青岛、威海、烟台采购文化管理服务;日照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和文艺作品……都激活了当地文化消费。
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大消费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加强各种保障建设。
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孔庄社区第一书记代国川,在“娘家”市商务局的支持下,帮助孔庄发展网店,并联系市内几家大超市,销售孔庄的苹果、大棚蔬菜。孔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季德胜说:“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今年能增加2000多元。”
农村是一片有待深耕的消费市场,前提是尽快提高农民收入。从2013年起,我省采取选派“第一书记”等多种措施,对农村实行精准扶贫。“十二五”期间,共有303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67元,比“十一五末”提高166.9%。
老人退休后有足够的保障,才敢于消费。从临沂丝绸外贸公司退休的王荣玉老人,今年退休金又涨了500元,达到5000多元。据老人讲,这些年来每年都涨几百元,老人经常外出旅游。
恰如王荣玉老人感受到的,从“十一五”以来,山东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400元左右。今年5月18日,省政府又将超过33亿元的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这在全国是第一家。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长刘冰说:“这对社保人员起到稳定预期作用,会增加他们的消费意愿。”
再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就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十三五”。背倚“十二五”的丰厚家底,瞻望未来五年,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一定能继续走在前列,一定能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大众日报头条带你看山东亮点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山东将“走在前列”的要求切实转化为齐鲁大地的生动实践。作为省委舆论主阵地,大众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报道与全省工作亮点交织交融、和弦共振。回读本报一版头条,也成为回顾“十二五”的一扇窗户。
透视五年来的高频“热词”
大众日报即将推出的“我满意 我讲述·100个人的山东故事”栏目,收到读者和网友提供的线索超过3000条,记者采访各界人士100名。为了获得更多线索,本报还对过去五年刊发的头条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通过这三条途径梳理发现,一些关键词成为群众口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热词”。比如,创新驱动、简政放权、金融改革、乡村文明……
征集3000余条线索 “100个人的山东故事”栏目重磅推出
千百万个人这五年的变化,交汇成山东辉煌的“十二五”。大众日报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回眸“十二五”》,重点打造“我满意 我讲述·100个人的山东故事”栏目,自11月2日开始,向读者和网友征集报道线索,收到热烈响应和积极反馈。
通过大众日报及新锐大众客户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大众网、山东手机报、山东24小时客户端等渠道,广大读者和网友说变化、谈感受、讲故事,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掏出了许多“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