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交易日趋繁荣。然而,由于网络平台具有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发布者隐蔽性强、溯源难度大等特点,个人信息泄露和侵权情况日趋突出,网络、电信等虚假信息诈骗多发。为此,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2016年1号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主动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消费的能力。
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交易风险。不要随意在不知名的网站注册,网上交易、充值时切记核对官网地址、电话、工商执照等信息,以防误入“钓鱼”网站。有的不法分子在实施诈骗行为之前可能已经盗取了一定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谎称网站客服来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直接拨打购物网站的客服热线进行查询核实。切勿轻信他人的付款要求,不要轻易尝试点击卖家通过QQ或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者图片,更不要轻信QQ、微信等好友弹出的“支付”、“汇款”等消息,防止电脑被木马软件操控。遇到此类事情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通过拨打其常用手机号等方式进行身份确认。
在网络金融理财方面,消费者要谨防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利诱,利用非法网站或客户端推送欺诈性金融理财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此外,因个人信息泄露,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向个人手机或电脑软件发送积分兑换类信息、中奖类信息、馈赠礼品类信息,诱使用户安装木马或者登录“钓鱼”网站,从而获得用户账号密码、资金情况等信息。遇到以上情况时,消费者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信息中的网址链接,不可轻信网上金融高回报的诱惑,更不可抱着侥幸的心理相信网络中奖等虚假信息。要通过拨打官网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拨打监管电话等多种渠道核实情况,当遭遇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报警,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警方,配合案件侦破。
在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网络交易时,部分消费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有的消费者使用个人手机随意扫描二维码,然而,有的二维码可能会隐藏病毒、木马,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会轻易被别人盗取;有的不加辨别随意蹭用免费网络,部分公共WiFi常被不法分子移植木马及“钓鱼”网站,安全隐患较多;还有的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蓝牙长期保持开启状态、随意下载山寨软件、不设置手机屏保密码、淘汰手机时不彻底删除个人信息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因此,消费者要提高警觉意识,自觉养成不乱登录免费WiFi、不扫不明二维码、及时设置手机密码、通过正规渠道安装软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等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