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尽管是周六,仍有不少孩子在该镇中心小学阅读“漂流”来的图书
9000本不同类别的图书在16个乡村小学定期流转,这些“漂流书箱”让曹县魏湾镇的孩子们从无书读到每周都能读到两三本新书,三年来,受益小学生达到上万名。
● 以前孩子的课外书是养猪大全
从曹县县城向西20公里,有一个地处偏远农村、难见三层以上建筑的小镇,这里便是魏湾镇。同大多数农村小学一样,这个有着7万人口、5900余名小学生的乡镇,也面临着教学资源紧缺、先进设备匮乏以及老龄教师比重大的难题。但在这里,孩子想广泛阅读课外书,已不再是个难题。
12岁的女孩韩冰冰是该镇张康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家就在学校门口,她清晰地记得,在上四年级之前,她和同学们几乎没有课外书可读,“家里惟一一本课外辅导书《小学作文辅导》还是在她多次央求之下,母亲才到曹县县城花11元给买的。在同学中韩冰冰还是幸运的,大多数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同学,不仅学习上得不到辅导,想阅读课外书,几乎就是奢望。“课本还没学好,看什么课外书!”“哪能月月买书,要花那么多钱!”该校校长陈文化说,这是当地孩子们最常听到的回答。
“改变发生在2008年暑假过后,当时全镇小学最棘手的校舍改造问题得以解决,随后就想到了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掌舵当地16所小学的镇中心校校长李庆举说,初衷是想在各校建个固定的图书阅览室,并开始发动学生捐课外书,结果很不理想。
“孩子们不是不捐,而是没有书。”李庆举告诉记者,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一个男生将父亲的一本《养猪大全》捐了上来,他告诉老师,这是他唯一的课外书。
● 16个“漂流书箱”16所学校间流转
经多方努力,李庆举筹资购买了5000余本课外辅导书。有了书,李庆举请人制作了16个书箱,取名“漂流书箱”,将这5000本书籍分装进去后,分发到各个学校。之后,各校每两个月完成一次流转。他说,为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他还让在书箱上特写了几个大字:“读书为良,结书为友,拜书为师。”
该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姜天赐也告诉记者,“以往只有父母回来,才给买书看,现在看书,不用买就能看很多。”“我以前比较贪玩,有了这个漂流书箱后,我就被吸引到这里,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在校时间,周末只要学校图书室开门,我都骑上10分钟的车子赶来。”10岁的姜天赐说,他现在是班里的故事大王,睡前还讲故事给奶奶听,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一批小伙伴,也都爱上了这个图书室。
陈文化说,“漂流书箱”成了孩子们的宝,有了新书,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去阅读,有时候放学老师赶着都不走。曾教过十多年语文的他介绍说,以前每次批改学生作文都挠头,“想尽办法,学生就是教不会。”而2009年上岗的语文课老师王永娜则没了这样的感受。他说,绝大多数的孩子现在造句、作文、表达,都很流畅,这变化,跟孩子们阅读量的提升有很大关系。
● 9000余本书惠及万名学生
渐渐地,漂流书箱从16个增加到现在的32个,存书量也达到了9000余本。
李庆举告诉记者,经初步统计,漂流书箱,三年来已让该镇上万名小学生受益,成为对这些孩子成长帮助最大的措施之一,三年来,课余时间在操场上玩的同学少了,以前没事干的同学可以看书了,爱调皮的同学也有地方看课外书了,爱学习的学生更是有了学习的好去处。
对于这些书籍的管理,李庆举也有着独特的要求:绝对不能惩罚弄破或弄丢书籍的孩子。“一句话,一本书,一次批评,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们一旦遭到惩罚,可能自此消失对读书的兴趣。”
如今,曹县魏湾镇此举已成为该县教育工作的一个典型,引来不少乡镇学习,其经验也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记者 景佳)
(责任编辑:刘嵩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