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40324721058027460.jpg)
王世超
![](./W020140324721060523196.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W020140324721063019742.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W020140324721075969271.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W020140324721078936258.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W020140324721081428465.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W020140324721084079074.jpg)
王世超作品赏析
仰望华夏深厚沉雄的文化,细究历代绘画大师,凡大成者,多有技艺多元之彩,天地万物合乎绘画情理之中,皆可一一展现,重其神韵而不拘形式,追求自然和心胸的一统。初次见到王世超先生的艺术作品,就被他多元化的绘画风格所吸引,从气势磅礴的山水大创作,到表现闲情逸致的花鸟鱼虫小品,无不表现出他笔耕墨耘半个世纪所存积的深厚绘画功底,虽是不同的绘画题材,却能找到笔墨贯通之处和情感联系,这正是他对艺术和人生匠心独运的表现形式。
在王世超先生的山水风貌中,多采用平远之势取景,在对山水客体空间距离的保持之上,着重突出感官意向丰富多彩的层次变化。题材多以北方山水的地质形貌为主,取自然苍劲、雄奇之神,技法穿插泼、染、勾、擦,意向手法雕琢深邃,构图布局飘逸自然,气度渲染浑然天成,笔墨粗犷之处在于意,大象无形存墨魂,点描细腻之处在于雅,得意心胸显神韵,整个画卷极迥极略却又收放自如。近山与远山,主峰与侧峰之间形成呼应,以山涧溪流、烟风云雾进行意向美的统领和概括,并辅之于苍道松林、山中石阶与云海的包围,抒发一种重于精神意向的山水理想,在气势雄壮的自然和跌岩华滋的笔墨之间,让人心灵回归纯朴之美。这大概就是王世超先生的那一份山水梦境的留恋与遣返,通过艺术语言提炼出对自然最清晰透彻的解读,并上升到精神感怀和情感符号。
相对于王世超先生的山水作品而言,他的花鸟作品更多的是呈现一种清逸、隽秀的小品风格,通过灵活的水墨变换,提炼出别样生动的生活小调。写意牡丹是他的颇为典型的代表作品,既有色彩鲜润又不落俗的色彩牡丹,又有清丽、雅致的墨牡丹作品,前者重于形,后者重于意,在不同的色与墨的表现上都符合于主体性的描绘构思出风格的差异性与多样化。花瓣层次丰富,跌序有秩,水墨的浓淡干湿体现出花与叶的正反面对比,顿挫随心的行笔手法展现出枝干的苍荣硬朗,结构清晰明了,整体融汇统一。水墨形式扎根传统,又融入自身的艺术语言和笔墨风格,这皆来自王世超对牡丹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领悟,取其自然生长之貌,发掘水墨和自然之间的关照,演绎出天然得其真的惬意与生动。菊花、梅花、鸟雀与顽石这些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景,也在王世超的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倍感亲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却又掌握了表现的主动,景致的搭配和空间的留白形成了画面意境的延伸与联想,构图不求满而求实,实处厚重,加以虚处铺垫,寄情于水墨,尽显生活小品折射出的闲情逸致。他的花鸟作品可以说是在水墨的虚虚实实之间追求自然关照内心的最美艺术表达。
在王世超先生极富有传统底蕴又不失现代追求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开放式的山水气魄,又能体会到小布局的人文情怀与田园诗意。从两种不同的艺术脉络之间又能看到通性,通过对自然细致的捕捉,对世间千姿百态的体味,刻画出自我心中的那片真实风景,表现对生命家园饱满而真挚的热爱,追求气、神、自然和情感的高度统一,“笔墨深处见真情”便是对他艺术人生最好的写照。
王世超艺术简介
原名王士召,笔名世超。现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简介和作品已编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作品精选》、《山东省美术家大辞典》、名家画梅、兰、竹、菊、荷花、牡丹、《怎样画山水》、《怎样画牡丹》等20余部书画典籍。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
1993年6月《国色朝酣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二等奖;
1994年3月山水《春韵》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获二等奖;
1995年 7月作品《烈士英名》入选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7月山水《白云深处有人家》被人民大会堂展出并陈列;
1999年10月作品《巡春》入选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9月参与主创的《中华富贵图》被天安门城楼收藏;
2000年1月作品《泰山云步桥》入选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中;
2004年10月作品《峡江帆影》在鲁能黄泰杯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
2006年9月作品《深山幽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七周年“青岛保税区杯”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