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第一书记”在他们兴建的水利工程前合影
“第一书记”建起的引黄大坝
大众网菏泽11月21日讯(记者 刘进)在帮扶东明县焦园乡近3年的时间内,中国重汽集团“第一书记”鹿刚、甄树明、张胜利、李合庆,给没有工业的焦园乡带来了一场变革。从开发“第一乡”的本土品牌,到建起水利工程,再到发展“对虾”养殖——在这片黄河滩区,中国重汽集团的4位“第一书记”给焦园乡留下了永久的财富。
头脑风暴:“第一书记”开发了乡村品牌
“来到焦园乡,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农民。”从小在机关单位长大的鹿刚,到焦园乡当“第一书记”之前有36年的单位工作经验,但是,与机关单位截然不同的农村工作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关心“下雨、刮风、农业台”开始,“第一书记”们一点点积累农村管理的经验。
同时,“第一书记”也把先进的发展思想和经验带给了焦园乡。
“帮扶第一年,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到了村两委思想的转变上。”2012年初,鹿刚带队的中国重汽“第一书记”工作组明确指出来,搞工业不是焦园乡的长处,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才是适合焦园的致富路。
随着村干部思想的逐步提升,各项建设工作也陆续开展。去年4月,“第一书记”根据焦园乡是黄河进入山东第一乡的现实,注册了“第一乡”商标,并帮年轻农民李乾华成立了粮食作物深加工的神农源食品有限公司,立刻拓宽了焦园乡发展农业的产业链。
在“第一书记”的四处联络下,目前,神农源食品已经进入济南某品牌的62家便利店,而更大的销售网络还在“第一书记”的奔波努力下往外扩展。
增收蓝图:“第一书记”规划下的对虾养殖
“大片的土地、优质的水,这些限制其它地方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条件,焦园乡全都具备。”去年,“第一书记”们与焦园乡党委书记李洪春全方位考察后,决定利用焦园乡优越的地理条件,与企业联合发展南美白对虾特色养殖。
10月16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了焦园乡黄河摊边,工人们正在15个大型养殖池边忙碌,第一年养殖的3000亩南美白对虾,正处于收获的尾声。“黄河水养殖下的虾,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来自青岛的客商王先生表示,只要焦园乡的养殖继续做下去,他将长期合作。
每年3月份撒下虾苗,到8月就开始收获。“第一书记”鹿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投资1.5万,对虾亩产量在700斤至1000斤不等,亩产值可达到3万元,每亩的利润在1万元至1.5万之间。
“明年,我们会加大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预计养殖规模会达到1万斤。”鹿刚表示,几年之后,焦园乡将成为长江以北一处重要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大批农民会因此迅速增收。
粮食丰收:投入300万元建起水利工程
焦园乡几乎没有工业,农业是全乡的经济支柱。2002年黄河实施调水调沙至今,焦园乡境内河床下降3米左右,境内桥、涵、闸底悬空,水利设施几近报废。这让焦元乡连年旱情严重,浇地难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第一书记”们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去年,中国重汽给焦园乡捐资300万元兴建引黄灌溉水利工程。目前,焦园乡南供水干线建设项目基本施工完毕,项目区涉及到17个行政村的5385户,使2.2万人直接获益,3.4万亩耕地的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夏秋,面对菏泽地区大旱的情况,在离传统小麦播种时节还有最后20天的时候,“第一书记”与乡党委政府一起组织工作人员,在6天之内挖出50公里的水渠,全乡未出现任何因干旱不能及时种上小麦的农户。
有了新建的水利工程,今年夏季,焦园乡小麦取得了大丰收,全乡小麦总产达到了8670万斤,比去年单产增加200斤,较去年夏粮增加收入2000万元,这是焦园乡有史以来夏粮收获的最好“成绩单”。
“得益于新修建的水利工程,今年秋收,焦园乡玉米平均亩单产增加了200斤,又创下了历史纪录。”东明县焦园乡党委书记李洪春说,这个水利工程,将造福焦园乡数十年。
“即使我们离开这里,帮扶焦园乡的路还要走下去。”鹿刚说,明年,“第一书记”的3年帮扶就要结束,但焦园乡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中国重汽的帮扶会长期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