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保险“新国十条”首次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其进行定位后,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保险业不仅实现逆势高增长,去年同比增幅高达两成,被誉为“一枝独秀”,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保险的功能作用,并为保险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服务民生步伐加大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民生保障一直是党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
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撑,保险业去年扎实做好大病保险工作,大病保险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并且拓展企业年金业务,受托管理资产4169亿元,投资管理资产4861亿元;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实质性启动。会同相关部委完善责任保险发展支持政策,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10余个领域,责任保险保费收入30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91万亿元。
近年来,保险业代表委员也持续关注我国民生保障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与老年护理保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分属不同的系统、在管理上分属不同的部门,因此必须进行一体化政策设计。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的提案提出,我国还要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抓好政策引导,给予税收优惠,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鼓励保险机构与护理机构相互合作。
可以预见,今年保险助力民生保障的步伐还将不断加大。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要着力抓好三大块重点工作,首当其冲就是服务民生三大突破。
“三农”问题助推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三农”问题仍稳居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67次提及“三农”相关词。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近年来,对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据统计,2015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农业保险条款全面升级,大幅拓宽保险责任、提高保障水平和赔付标准、降低保险费率并简化理赔流程。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扩展到26个省份,承保农作物增加到18种。农房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参保农房9358万间,提供风险保障达1.4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农机互助保险作为农机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积极探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保监局原局长左绪文在今年的议案中建议,应由国家农机部门牵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机互助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应支持组织形式创新、健全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推动产品优化创新、加强监督管理。
此外,巨灾保险近年来也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去年,云南、四川地方巨灾保险试点相继启动,我国首只巨灾债券在北美成功发行,宁波“灿鸿”、“杜鹃”台风保险赔付8000万元,广东“彩虹”台风赔付7.5亿元,“东方之星”事件赔付7380.6万元。
重大战略积极支持
“要切实加大保险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俊波在部署今年的保险监管工作时指出。
事实上,保监会一直以来都积极引导保险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机制和手段创新,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截至去年底,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49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3万亿元。同时,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不断扩大,为6.3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4540.2亿美元的风险保障;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64亿元。
此外,保险业还通过推动银保合作,积极支持有关地方创新发展模式,将政府、保险、银行、企业等多方主体紧密联系,推动小额贷款保险发展,2015年全年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人获得融资金额1015.6亿元,其中,有25个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共支持12.3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贷款18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