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1938)
“战土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吾辈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杀敌挺身甘一死,裹尸还葬足千秋”。这是1938年12月23日,在重庆悼念鲁西北抗战牺牲的范筑先、郑佐衡、赵佩川诸烈士追悼会上,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华日报》社为烈士送的挽联。
1938年11月,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率领700多名抗日将士,在鲁西北聊城与日军英勇奋战,为国捐躯,震惊中外,举国悲愤!为悼念烈士,重庆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蒋介石、林森等国民党党政要员、三军将领及各界知名人士亲临大会进行悼念。
在追悼会上,大会主席丁维汾首先宣读了21位重要烈士的名单,宋斌甫先生专题报告了赵佩川的英雄事迹。为表彰烈士们的抗战功绩,国民政府追晋范筑先为中将司令,赵佩川为少将军衔。当时,各报评价此次聊城抗战,是台儿庄大战之后北方平原战场上最大的一场争夺战。
鲁西北抗战,是范筑先将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共产党人团结抗战的典范。赵佩川作为范筑先的重要助手,在协助范筑先治理清廉政治、坚决抗击日寇的斗争中,功不可没,是一位爱国抗日的民族英雄,在鲁西北抗战史上,树立了一座爱国抗日的丰碑。
一
赵佩川,字玉坡,1887年出生于山东省单县南关。他五六岁时就入私塾读书,在县城读完小学后考入山东省立六中,后在北京读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省立六中任学监。1929年前后,他参加山东省县长考试,后被任命为蒲台县长,不久又被调任禹城县长,因不满军阀的黑暗统治,赵佩川弃职回乡。
1930年秋,单县教育界筹建单县中学,赵佩川因品学兼优,热心乡里,被推荐为校长主持筹建单县中学。期间,赵佩川积极奔走,组织各界捐款,共得募捐大洋一万多元。在建造校舍的过程中,为节约经费,赵佩川不惧一些封建落后思想的攻击非难,力排众议,带领民工拆除了城西的火神庙,弥补了校舍建设所需砖瓦木料的不足。1932年春,单县中学建成,山东省教育厅正式委任赵佩川为首任校长。
为了用新文化、新思想培养一代新人,赵佩川打破旧的传统,在单县中学首开男女生兼收的先河,实行男女合班学习。在当时封建势力极重的单县,真如一股清新的春潮,惊动各界,有力地推动了妇女的解放运动。
1933年,赵佩川支持学生进步活动,正确处理了校内进步学生团体“义愤团”为驱逐反动教师而掀起的学潮,聘请共产党员高文甫到校任教,使单县中学成了中共单县党组织的发源地,为中国共产党在单县地区的创建创造了条件。在治学工作中,他设立了优秀学业奖,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使一些贫苦学生得以学有成就。从1930年筹建单县中学到1934年赵佩川到聊城,他为单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在单县各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二
1934年夏,赵佩川被东昌(现聊城)公署聘为秘书主任。1936年夏,范筑先调任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从此,赵佩川和范筑先相识并在他领导下工作,范筑先非常器重赵佩川的学识和为人,留他任专署秘书主任。后来,范筑先为集思广益,设立山东省第六区参议会,赵佩川又被升为总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范筑先力主抗日,并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共山东省委派遣了一批领导干部和党员到范筑先处工作,赵佩川和这些共产党员们密切合作,共同为范筑先抗击日军出谋划策。
1937年秋,聊城发生地震,不久洪水肆虐,天灾连连,群众衣食无着。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范筑先组织专署机关全体人员带领城内百姓千方百计抗灾自救。赵佩川身先士卒,同百姓一起围城门、堵涵洞,夜以继日地与洪水搏斗。
就在这一年,日军进犯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逃,并命令范筑先退出聊城撤到黄河以南地区。范筑先拒不执行韩复榘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发表了震惊全国的“守土有责,决不南渡”的通电。强寇入侵,政府无能,同胞深陷水火,赵佩川异常愤懑,他奉范筑先之命愤笔写下了誓捍山河、与强寇血战到底的通电:“慨自倭奴入寇,陷我华北,铁蹄所到,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身陷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心。职黍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通电一经发表,震惊中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通电发表之后,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和范筑先的要求,派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来到鲁西北。随后,山东各地的爱国人士,特别是一大批积极抗战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也蜂拥而来,鲁西北的抗日形势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国民党军队和韩复榘退出山东,国民党地方政权解体。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留下来的散兵游勇,会同土匪到处作乱抢掠。日军特务和国民党内的亲日顽固分子,也以各种面目混入鲁西北,使这里的形势极为复杂混乱。
既要打击匪患和防止日特破坏,又要发展和巩固鲁西北的抗战形势,聊城专署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下,范筑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赵佩川坚定地同范筑先站在一起,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组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训练处和政治干部学校,培养训练抗日骨干力量;成立抗日政府,委任10多名共产党员担任了冠县、莘县、寿张等抗日政府县长;发展抗日武装,相继组建了35个游击支队和三支抗日民军,让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了支队司令员或副司令员。在范筑先将子女送到延安接受共产党教育后,赵佩川还把在大学读书的长子赵家声和次子赵家馨送去延安学习。后来,赵家声被分配到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始终坚持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工作;赵家馨加入了第一二〇师青年纵队,1940年在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
1938年10月4日至5日,范筑先在聊城主持召开六区军政联席会议,这是鲁西北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整军、民运、军民合作”为议题,通过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和《聊城抗战动员纪念大会启事》(以下简称《启事》)两个重要文件,会议决定于“11月19日范筑先抗战之日”在聊城举行抗战动员纪念大会,赵佩川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共产党员姚第鸿为副主任委员。会上,赵佩川对“整军、民运、军民合作”等问题作了确切说明。在这次关于鲁西北抗战路线、方向、前途的重要会议上,赵佩川作为范筑先的主要助手——秘书主任兼总参议和纪念大会的主任委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主持起草制定的《纲领》、《启事》两个重要文件,突出强调了“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动员全民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启事》开言即写道:“卢沟桥边的大炮,轰醒了在日本强盗蹂躏之下的中国同胞,反抗!反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争取独立、自由、幸福,是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任务……向前线拼命杀敌、效忠国家民族的抗日将士们致敬!向不怕牺牲、一切为民族解放斗争而流血的政治战士致敬!……我们要坚持抗战,要在最痛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我们要保卫鲁西北!我们要为国家民族争生存!我们要抗日到底!”
三
1938年11月14日,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千叶联队在日本特务和国民党亲日分子配合下,调集精锐部队,动用精良武器,从东阿渡黄河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召集参谋长王金祥、秘书主任兼总参议赵佩川、少将高级参议袁仲贤、张郁光等高级干部开会,决定让专署政治部各机关、学校等非战斗人员撤出聊城,并动员城内群众撤离。赵佩川将上述非战斗人员送出之后,又回到城内,范筑先催促他随机关迅速出城,赵佩川抱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回答说:“有司令在,吾辈有何惧!玉坡决不离开将军。”14日下午,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聊城,范筑先再次催促赵佩川从西门随其他撤退人员出城,赵佩川再次表示说:“如司令有不利,玉坡生有何益。”遂与张郁光共守南门。
下午5时左右,日军占领了南关外天主教堂。然后又在西边大场院上架起重机枪,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发起猛烈进攻。日军攻到南门时企图爬越城墙,赵佩川和张郁光等指挥守门士兵,与敌展开了肉搏战,拼杀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他们顽强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15日拂晓,日军在飞机配合下集中炮火猛攻聊城四关城门,敌机围绕着城墙低空飞行,用机关枪扫射城墙上的守军,同时用重机枪、大炮密集排射,掩护步兵登城。赵佩川和张郁光等南门守城将士,以大刀、手榴弹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逼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南门外敌人尸体遍布。无奈日军炮火猛烈,最终,赵佩川、张郁光及所守门士兵全部英勇牺牲,南门被攻陷。9时,聊城失守,范筑先和700余守城将士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