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定陶区的扶贫基地
人民网菏泽5月6日电 3年前,山东菏泽定陶区杜堂镇辘湾村村民袁存洋还只是“单打独斗”,靠小棚种植蔬菜,一个棚仅有1万多元的收入。自加入一家名叫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后,袁存洋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模式下,一个棚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中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杨立等18户菜农发起成立,共有245名社员。合作社利用扶贫小额贷款信贷政策建设扶贫基地、统一无偿建棚、技术服务、品牌销售,同时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每个棚年保底收入在1.5万以上。据了解,目前,合作社已与150户贫困户签订了协议。
杜堂镇党委书记杜茂林告诉记者,杜堂镇共识别贫困户3640户,家庭有劳力的2946户,其中有619户选择了种植林果脱贫路子,662户选择了种植蔬菜大棚脱贫路子,152户选择了养殖业脱贫路子。对于家庭无劳力的694户,原则上先引导流转土地,获得土地收益,再全部纳入兜底保障。通过一年多来的精准扶贫,全镇共脱贫948户、2865人。
“党员带头干,干给老百姓看,带着老百姓干。我们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扑下身子,在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让产业发展与集体收入想结合,实现多方共赢。下一步,我们将把发展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让每村每户都瓜果飘香,环境优美宜人。”杜茂林说。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脱贫工作中,菏泽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做法,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菏泽是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和山东省确定的鲁西南黄淮平原大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也是国家农业项目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增强了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抓手,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必由之路,因村制宜发展脱贫产业,整合各类资金2.3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5.6亿元,重点发展牡丹、芦笋、山药、大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两羊一牛”等畜牧养殖业,纺织、服装、板材、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通过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的共赢机制,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路子。
据了解,目前,菏泽市已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个,其中去年新增11个,占全省的10%;国家级示范村镇6个,其中去年新增1个。近日,有9个乡镇被省旅游局命名为省旅游强乡镇,19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旅游特色村。这些都在带动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玉秋 冯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