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孔令健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以人民之所望,为政之所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审判之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在工作定位上,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观点理应是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自觉的价值追求,走群众路线理应是司法事业科学发展正确的路径选择。必须坚持让法院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浓厚,服务人民群众的措施更扎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在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在司法公正和司法作风各个方面,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二)在工作宗旨上,要努力在方便群众诉讼上有新作为,使人民法院离群众更近些,让群众打官司更方便更快捷。
立案大厅、人民法庭,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道窗口。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窗口单位的功能设置,规范工作制度,改进服务态度,真正把加强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促进司法公正,融入到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灵魂深处,努力把这些窗口打造成为人民法院的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
方便群众诉讼,是司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为此,要坚持“四工作法”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到接待当事人热心、倾听诉求耐心、审判案件细心、解决问题诚心,用“四心”换取群众的顺心、安心。努力追求“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花一分钱,少操一份心”。我们要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更多地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方便群众诉讼,就是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全息化法院,拓展服务空间,,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开展“司法公开促进年”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与群众的互动;继续推广“上门立案”、“网上立案、送达、庭审、评议”、“小额案件速裁”,以方便群众诉讼;进一步加强“三大平台”建设,坚持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民意沟通信箱、微博、微信等服务方式,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增进群众的参与和认同。
(三)在价值追求上,要把公正司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人民法院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
司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实现的。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就是最直接的司法为民。因为,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没有公正的司法,没有高质量的审判,维护群众权益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加强审判管理上下更大工夫。一方面要对审判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强督导、严格考核,确保每一项管理制度和举措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在实处;另一方面,要对管理中发现的审判质量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整改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强化落实,充分发挥审判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
提升审判质量,要在涉及民生案件审判上下更大工夫。民生关乎民心。人民群众的关切,在民生问题上表现得更为集中、更为强烈。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以及房贷等政策变化对民生的影响,妥善审理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消费等领域的纠纷,审理好食品卫生、教育医疗、婚姻家庭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管理创新是审判质量的安全带。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扬;对新的困难,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有在遵循审判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以维护,司法的尊严才能得以彰显。
(四)在工作重上,要把案件办得更快些,让公正来得更早些。这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具体要求。
当前,国家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急剧增多,就我院来说,每年审判执行各类案件7000余件,涉及数以万计的当事人,审理难度加大,案多人,少矛盾突出。“5+2”、“白加黑”,在很多庭室已成为法官们的工作常态。
越是案件多,越要提高办案效率。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每一个诉诸法院的案子,都关联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当事人不仅希望获得司法救济,而且希望这个救济来得越早越好。漫长的诉讼不仅会给当事人各方造成巨大心理与物质压力,还给法院的司法权威、尊严、公信力带来极大伤害。
提高办案效率,首先是工作态度问题。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事事处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把当事人当亲人,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待,是党性的要求,是人民性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职责要求。
提高办案效率,其次还有个工作方法问题。把案件办得更快些,需要苦干加巧干,更需要科学管理、事半功倍。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让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积案越来越少,公正来得越来越早。
(五)在队伍建设上,要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司法、尊重司法,司法公信力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行为举止,看对公众的态度,看办事认真不认真、热情不热情、负责不负责。群众到法院来办事,法官的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媒介,都可能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对法官形象的良好记忆。
司法作风无小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推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以“感情、作风、能力”为重点,认真解决当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人民法院加强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审判作风。要大力培养法官的认真负责之风,真正把执法办案作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认真真地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履行好人民法官应尽的职责;要大力培养法官的严谨细致之风,通过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办案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作风整改等措施,使审判人员办案更加细心,化解矛盾更加耐心,审理案件更有公心,接受监督更有诚心;要大力培养法官的学以致用之风,努力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新知识、新技能,积极研究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这是一条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司法事业紧密结合的新路。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进,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