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新闻

菏泽高新区正式晋升为“省级高新区”

2013-12-18 10:30:00 作者:卢逍遥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近日,省科技厅向菏泽市政府正式发函,提出对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场审定的反馈意见,认为菏泽高新区基本具备省级高新区的标准和条件,现场审定予以通过。这标志着菏泽高新区已经建成为省级高新区,迈上了依靠创新驱动、高水平科学发展的轨道。

      大众网12月18日讯(通讯员 卢逍遥)近日,省科技厅向菏泽市政府正式发函,提出对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场审定的反馈意见,认为菏泽高新区基本具备省级高新区的标准和条件,现场审定予以通过。这标志着菏泽高新区已经建成为省级高新区,迈上了依靠创新驱动、高水平科学发展的轨道。

     

      自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建设省级高新区以来,菏泽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相继完成了市级管理权限的设定、独立财政体制的建立、园区的整体规划、科技孵化器建设等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高新区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创新能力提高、管理体制理顺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高新区目前累计入区技工贸企业116家,投产企业92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今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49亿元,利税28.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24.9%。

     

      产业特色十分鲜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蔚为大观,医药生产及关联企业达到40余家、10大门类、千余品种,2012年销售收入169.6亿元,占据全市医药产业半壁江山,助推菏泽跨入全国医药大市行列。步长制药和睿鹰先锋制药连年稳居全国制药企业百强。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广源铜带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散热器精密铜带箔生产企业,正时高速列车刹车片是我国目前唯一通过国际UIC(国际铁路联盟)认证的高速列车刹车片产品,华盛荣镁合金正在建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主要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节能产品等新能源领域,快速形成产业集群。新信息、现代服务业、金融等产业也在快速起步。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高新区组建了山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有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21家,院士工作站1家;山东科学院中试基地、泰山学者岗在高新区挂牌;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市委、市政府赋予了高新区市级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菏泽市委常委张晓海担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副市长刘传谨担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管委会内设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科技局等9个职能部门、高新区招商促进局1个直属事业单位、高新区财政局管理的高新区结算中心和高新区科技局管理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2个部门管理事业单位。原牡丹区万福办事处、吕陵镇行政区域,和原牡丹区西城办事处昆明路以西区域划归高新区。

     

      与牡丹区分离之后的菏泽高新区正在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高新区这一目标,突出“高、新”二字,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狠抓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式发展。

     

      省科技厅给予审定通过的同时,对菏泽高新区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按照“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原规划,制订体现创新和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立足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发展,真正把菏泽高新区建设成为带头转型升级、带头创新驱动的区域示范区;建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加大高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的承载能力;建议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示度,加大政策、资金、财政对高新区企业的倾斜,努力提高企业依靠科技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议增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提升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切实把高新区建设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示范。

     

      在省科技厅指导、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菏泽高新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为全市发挥载体平台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对菏泽周边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辐射力;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李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