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旅游 > 市内旅游新闻

乡村游:“强力打造”勿忘“要素创新”

2013-10-21 14:51:00 作者:高晓雷  来源:大众日报
综合“把脉”我省乡村旅游的情况,可以发现,各乡村旅游点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模式。综合“把脉”我省乡村旅游的情况,可以发现,各乡村旅游点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模式。

      综合“把脉”我省乡村旅游的情况,可以发现,各乡村旅游点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模式。而类似“现实版开心农场按平方出租”,因贴近和契合游客内心需求,却有可能成为拉动镇域乡村游崛起之滥觞。

    山东景区优惠门票 尽在大众网周游齐鲁预订平台[点击]

      本年度“寻找山东最美乡村”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持续半年多的“寻找”中,记者探访了我省十几处乡村游典型村镇,加之其他各种调研和采访活动,记者已走过了省内各市数十个乡村旅游点。
      若问到当前发展乡村旅游,最缺乏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资金,有人说是政策,也有人说是规划……这些都对。可是,通过对我省大量乡村旅游点的采访和观察,记者逐渐感受到“要素创新”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把脉”我省乡村旅游的情况,可以发现,各乡村旅游点的兴起和发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当地政府强力主导、联合大的旅游企业,往往投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规划、投资、打造一处“乡村旅游综合体”;或是依托自然生态,建设一批酒店农家乐、游乐设施及相关基础配套,“将一个囊括了所有旅游要素的项目先建好”,再以此吸引游客、集聚人气。目的都是借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的增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一种模式则相对“无为而治”,只是由于一个创意比较独特,或者是一个要素比较“接地气”,无形中吸引着游客前来,然后这种逐渐旺盛的人气激发当地旅游发展的需求,项目、配套与游客的需求相互促进、相互契合,形成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乡村游发展模式。
      前一种模式,由于规划和投入力度大,乡村旅游的建设水平和景区品质等环节确实可圈可点。例如,在济南长清大峰山景区,建设有近20栋豪华木屋别墅;在泗水县万紫千红景区,先后投资近7亿元,建有高档酒店、汽车露营地,游客在景区可以观光、住宿、游乐。类似于这种乡村旅游的大投入、大项目,各地数不胜数。
      但记者发现,即便有如此巨大的投入、高品质建设以及完善的旅游要素,大量此种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的人气和效益却往往不尽人意。大峰山木屋别墅的日租金1000元到1200元,平日游客数量却少得可怜;万紫千红景区门票50元/人,即使是“十一”黄金周,日均游客也不过二三百人,这与7亿元投入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与之相对应,一些没有大项目大投入、品牌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旅游点,反而更具活力和人气。例如,同样是在泗水县,与万紫千红景区毗邻的济河街道龙湾湖,该湖只是山东一普通的中型水库,却吸引了周边泗水、曲阜、兖州、邹城等城镇大量垂钓爱好者,仅湖畔的一个龙湾套村,就自发涌现出十多家农家乐。在临沂市城郊,一处二百亩的生态农业基地,以平方米为单位向市民出租土地供市民种植和休闲,吸引了上百家市民家庭前来休闲旅游,并带动了周边餐饮、农业观光、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发展乡村游该舍弃政策引导和投资规划。目前,我省正在推动辖乡村的132个县域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应该说,在统一规划下,“项目先行”打造乡村旅游,将成为我省主要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其实,无论是“项目先行”模式还是“无为而治”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然而,大量的事实却证明,那些“项目先行”模式下的“要素齐全”景区,不一定意味着能有与之对应的火爆人气。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先期基础设施投资大、资本回报周期长,一旦经营不好或与市场需求相左,很容易成为“空架子”、“烂摊子”。避免这一恶果最直接的办法,即是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差异竞争,考虑要有“要素创新点”。
      目前我省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需要资金、政策扶持,更需要的是贴合实际市场需求和最能触动游客心弦的那一点“要素创新”。一些大型乡村旅游点效益长期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差异竞争,缺乏持续的要素创新。大峰山景区主打“齐长城源头”品牌,却在我省“齐长城旅游”并没有叫响、大峰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尚未营造成熟的背景下,再去建造豪华木屋别墅,不仅“选错了地方”,创意和卖点本身也不再新颖。而类似“现实版开心农场按平方出租”,因贴近和契合游客内心需求,却有可能成为拉动镇域乡村游崛起之滥觞。

      原标题:乡村游:“强力打造”勿忘“要素创新”

    手机快拍二维码 转发此新闻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彭方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