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牡丹区“教育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4-01-02 17:27:00 作者:邹爱武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到条件这样好的幼儿园学习,这里吃的好,玩的好,教的也好,打心眼里满意。”近日,来牡丹区沙土中心幼儿园接孙子的赵庄村村民李新华告诉记者。

      

    新建成的牡丹区沙土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内的孩子开心地玩耍

        大众网菏泽1月2日讯(通讯员 邹爱武“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到条件这样好的幼儿园学习,这里吃的好,玩的好,教的也好,打心眼里满意。”近日,来牡丹区沙土中心幼儿园接孙子的赵庄村村民李新华告诉记者 

    牡丹区把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民生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提升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入园难” 

    今年秋季刚刚投入使用的沙土镇中心幼儿园确实显得高档大气:宽敞、整洁的广场,别具一格的建筑,塑胶活动场标准规范,各种运动器械一应俱全。这是一座完全按照省级中心幼儿园标准建造,前不久刚刚通过省级中心幼儿园认定。 

      

    像这样高标准的幼儿园在牡丹区21个乡镇“一个都不少”。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菏泽市牡丹区2011年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幼儿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三年共新建幼儿园88所,改扩建幼儿园113所,初步形成了以实验园为示范,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170所,在园幼儿30000余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22000余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90%提升到9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也由62%提高到现在75%。这些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入园需求,高水平的设施、规范化的管理、低收费的政策,上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教育发展“红利”。 

      

    “提升工程”力促教育均衡 

      

    现在虽是数九寒天,但牡丹区实验小学的建设工地上却是一片热闹景象。规划设计建筑面积11730平方米,计划投资1600万元的综合楼已建设到第三层,占地面积12390平方米的标准运动场也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是牡丹区今年城区学校重点改造项目之一。 

      

    为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牡丹区于2009年启动了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城区学校建设等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城乡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9年实施校安工程以来,牡丹区累计投入资金3.52亿元,完成校舍改造96.1万平方米;用于城区学校建设的资金达3.1亿元,完成区实验中学、北苑小学、牡丹小学、南关小学、二十一中、二十二中等29个城区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19.7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万个。牡丹区还从2008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改造农村学校厕所20多个,为200多所农村中小学购置安装空调近5000台。2011年启动“班班通”工程,投资3000万元,购置微机3277台,建设多媒体教室719座。目前,全区中小学共建设多媒体教室1251座,校园网112处,全部实现“校校通”。实现“班班通”的学校83所,教学班1251个。还通过“仪器更新工程”和“图书配备工程”, 全区中小学按国家标准完成仪器更新任务,投入近3000万元加强了各中小学图书、音体美器材的配备。 

      

    如果说学校建设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上学的机会,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那么,“托管式”的管理模式则是一把破解“择校”难题的金钥匙,满足了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自2007年起牡丹区建立城区强弱学校“托管式”管理模式,实行大学区制,让原来基础比较好的21中和22中分别就近托管城区几所薄弱学校,在城区形成了东(二十二中及东城分校)、西(区实验中学)、南(二十一中及南校区)、北(北城中学)“四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托管之后,强、弱校之间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完全融为一体。这样没有了强校和弱校之分,择校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教育普惠让阳光更温暖 

    “从高一开始,学校就免除了我的学费、学杂费和住宿费,每年得省1500元,还享受三等国家助学金,每年1000元。我一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将来回报国家和社会。”面对采访,菏泽二中高三学生王淞总是对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充满了感激。 

      

    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高三学生王淞,如果不是得益于学生资助政策,根本就不可能上高中。小学三年级时,王淞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摔成半瘫,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窘境,为了姐姐上大学,懂事的王淞决定不上高中去打工。在母亲的坚持下,更在国家助学金雪中送炭的资助下,王淞终于得以继续学业,重燃希望。如今,他的成绩一稳居级部前几名。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牡丹区在全市最早成立了学生资助的专门机构——学生资助中心,各学校也相应成立学生资助办公室,确保让应该受到资助的学生及时得到救助。据统计,自2007年秋季以来,共6万余人次及时得到各种形式的资助,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了学生业。其中,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800余万元,资助学生7000余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200余万元,资助学生21000多人,免除中职学校学生学费6500余人,免费金额1300余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村学校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0000多人,补助金额1000余万元;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幼儿3000多人;为近10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5500多万元。2008年,牡丹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成立第一个教育慈善分会,积极募集善款,及时救助贫困师生。今年以来,机关干部和基层学校通过“慈心一日捐“和“爱心一元捐”共募集资金40余万元,800余名贫困生受到及时的救助。 

      

    牡丹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目前该区留守儿童数量达到30000多人,为抓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牡丹区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用来收集留守儿童学习、日常行为、情感等表现及发展过程中的评价等内容,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还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成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优秀教师、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并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募集资金用于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爱教育活动。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郭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