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银行

存款准备金存废惹争议 专家称“一取消就会乱”

2014-02-20 14:56:00 作者:任志刚  来源:人民网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撰文称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是对银行系统的一项征税,建议央行逐步废除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一向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宠儿”,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废争议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多位专家学者都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可废除。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撰文称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是对银行系统的一项征税,建议央行逐步废除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此,国内多位专家表示,此项制度是传统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的工具,一旦取消将会让社会流动性加强,形成通胀并制造各种价格泡沫。

      任志刚是以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杰出研究员身份撰写了题为《三中全会后如何与金融市场打交道》的研究报告,并提出了上述建议。他认为,中国央行现行多套指标及利率制定,均可消除,由金融市场自行发挥作用,例如央行可即时取消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制度应可逐步退出市场。

      存款准备金制度一向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宠儿”,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废争议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多位专家学者都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可废除。

      一位接近央行的媒体资深人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资本市场流动性很足,一旦废除存款准备金制度,将会催生价格泡沫,形成通胀。“总之,一放开就会乱。”

      上述资深媒体人士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三大政策工具之一。他认为,作为一种有深度、能够长期、大量冻结资本的手段,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明显优于目前央行频繁使用的各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表示,“各国都在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国可能使用得相对频繁。因为它可以成倍地扩张或缩减货币,是非常严厉的一个手段。”

      在曹凤岐看来,存款准备金制度是经济手段,不是行政手段。“这个制度不是废不废除的问题,而是怎么使用的问题。”

      任志刚指出,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俨如向银行征税。若政策利率制定后,释放现存放于人行约20万亿人民币的存备金,释放流动性可更有效资源配置。对此,曹凤岐评价称,“不存在征税,是控制货币量的一个手段。”

      上述资深媒体人对任志刚提到的“流动性”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随着我们经济不断向好,M2基数很高,物价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这些促使目前我国流动性总体上很充足,”他说,“只是在特别时间点和一些局部地区会出现阶段性的流动性紧张。”

      央行近日公布了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2.58万亿元,刷新单月规模的历史新高,1.32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了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

      18日,商务部公布的我国使用外资金额也令人“惊喜”。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107.63亿美元,折合664.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1%。

      伴随着这些靓丽的数据,央行“迅速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很足。

      时隔8个月,央行于18日重启正回购操作,交易量480亿元,期限14天,中标利率3.8%。机构大多认为,此举主要是应对相对充裕的资金面,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信号。

      与正回购相对应,央行在节前连续的逆回购,已经相当于下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是为了释放流动性,央行完全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来实现。但央行仍然坚持用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平抑短期流动性波动,显然是有意为之。”

      鲁政委谈到的“有意为之”,正是任志刚撰文提到的“由金融市场自行发挥作用”的市场化手段。

      “任志刚提的那个方法,我们正在用。就是用央行票据调整货币,这是一个短期的货币政策,国外是短期政府债券。” 曹凤岐说,“前几年用这个方法(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多,现在调整得并不是太频繁。”

      “合理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我国金融改革在‘十八大’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很好体现。”资深媒体人士说,“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绝不可废。”(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李海霞)

     

    链接: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402/20/t20140220_2340599.shtml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