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青工荒”“技工荒”困扰建筑行业

2014-02-08 10:40:00 作者:赵小菊  来源:大众日报
春节期间,一边享受着过年的喜悦,高青县花沟镇大官村包工头韩可禄一边为新一年开工后的招工犯愁。老韩想补充几个青年工人,过年期间一直在村里物色,可用他的话说,现在青工就像大熊猫一样稀缺。

      □记者 赵小菊 通讯员 刘元阁 李峰 报道
      本报高青讯 春节期间,一边享受着过年的喜悦,高青县花沟镇大官村包工头韩可禄一边为新一年开工后的招工犯愁。老韩想补充几个青年工人,过年期间一直在村里物色,可用他的话说,现在青工就像大熊猫一样稀缺。
      老韩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了30年,手下有14个人,平均年龄46岁,最大的56岁,最小的38岁。“现在,建筑工地上都是些‘4050’人员,80后很少见,90后根本看不见。”
      “青工荒是这几年建筑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不光是老韩,整个高青县乃至全国市场都是这样。”高青温泉花乡建设工地经理孙以习表示,建筑属重体力行业,再过几年,年老的干不动退下来,年轻的跟不上,将会出现一个断层。
      如果说青工荒是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事,那么技工荒就是老韩他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建筑工程由不同的项目组成,一般一个项目由一个团队完成。老韩他们干的是砌筑活,团队里有泥瓦工、装工、机械工等。老韩说,招装工是一划拉一大把,招技工是打着灯笼也难找。“我还想招4个技工,可根本招不到。”
      技工难招,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教育跟不上。技术工人在工地上属“顶层”,而在学校里则属“低层”,甚至连低层也谈不上,专业院校很少或根本不设泥瓦、木工等专业课程。实际中的培训大都是师傅带徒弟,形不成“批量”优势,而且徒弟出徒成为熟练工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纺织等行业还可以通过升级改造以“机器换人”,但在现有条件下,砌砖、抹灰、刨料还得用人工,机械干不了。”高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郑勇说。
      “年轻人喜欢衣着鲜亮,工作体面,而建筑行业差的就是这几点。年轻人还要处对象,工地上干活累、女工少、环境差,气氛不够温馨,姑娘们难免望而却步。所以,小伙子们宁愿到收入低的工厂去,也不愿意来收入高的工地。”孙以习感慨。
      高青县住建局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前后,当地城镇化建设开始起步,当时,高青建筑业产值不到10亿元,用工量也仅有几千人。而到2013年,这些数字演变为64.25亿元、2.34万人。2000年之前,高青的建筑工大量外出,在北京、济南等地都占有一席之地,这几年则大量回流,同时从云南、四川及省内菏泽、济宁等地引进大量农民工。
      对于技工荒,郑勇建议,职业学校应敞开门搞培训,增加瓦工、木工等一些基础性课程,并将培训班办到工地上,学校与工地形成良好互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