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农民大妈也跳广场舞 盼乡村文化建设跟上节奏

2014-03-05 09:09: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大年初五,老妈老爸小吵了一架,因为老妈调的饺子馅里忘了放盐。老妈之所以这么粗心大意,是因为她急着出去跳舞!

      老家地处沂蒙山区沂水县的一个小山村。这半年,竟然也兴起了广场舞。

      大年初五,老妈老爸小吵了一架,因为老妈调的饺子馅里忘了放盐。老妈之所以这么粗心大意,是因为她急着出去跳舞!

      “晚上一到6点就忙不迭出去撒欢儿,整整两个小时,这老太太可上瘾哩!”老爸尽管怨念绵绵,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抗议。因为老妈每晚出门前都会把家里料理得利利索索,让他挑不出一点毛病。

      五十多岁的人了,怎么突然对跳舞上瘾了呢?

      老妈答曰:妇女们伺候完一家老小,也喂好了牲口,自己出去耍耍有啥不中!年纪大了多锻炼,对身体有好处!冬天不活动,开春干活迈不开步!

      跳舞地点是固定的。村西桥头的一片空地,地方不大,也没硬化,人一多就尘土飞扬,但那里却是村里唯一有路灯的地方。

      晚饭刚过,农妇们就陆续来到桥头。简单寒暄几句之后,领舞的大妈打开便携式音响,鼓点分明的音乐响起,大家便跟着动起来。曲风很混搭,《套马杆》《荷塘月色》《梦驼铃》《伤不起》,包罗万象。舞步多变化,8步、10步、12步、16步、32步,应有尽有。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人,和着拍子一起扭腰提臀、进进退退……

      几支舞下来,还真是浑身热乎,通体舒畅。这种零门槛、纯放松的集体舞的确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心理学讲,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跳舞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欣赏舞曲、跟踪舞步上。由于注意力转移,身体其他部位得以调整和休息,所以消除了疲劳,缓解了压力,催生了愉悦情绪。

      据了解,我们村村民跳舞最早始于去年夏天。先是三四个妇女,她们自掏腰包购买音响设备,每晚在桥头跳舞。一开始,她们遭到了村民们的嘲笑,说她们“闲得慌”、“不务正业”。但进入冬闲季节,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闲下来的妇女加入到跳舞的行列中,最多时有30多人。最先开始跳的三四个妇女便成了领舞,她们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舞蹈,甚至亲自到相邻村镇“取经”,学会后再回来教给大家。她们不计报酬,义务教舞,带动了一个村随之起舞。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存在已久,曾经还是地方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的典型代表。可如今在城市里,广场舞却因为扰民,遭遇泼粪、开枪、放藏獒等诸多形式的抗议,成为众矢之的、人人喊打。

      在老家,农村广场舞还没有像城市广场舞一样遭遇抗议。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妈们选择的跳舞时间、地点都未打扰乡邻,所以才会越来越火。现在,农村广场舞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好的场地,跳起舞来尘土扑面。另外,村里虽有文化大院,却没有安装夜灯,夜里无法使用。

      农民精神追求越来越高,乡村文化建设也得跟上节奏。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妨从安装夜灯开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大妈跳舞忙,尘土乱飞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