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12345热线官方微博微信正式运行 办理结果将实时查询

2014-03-17 17:31:00 作者:刘雅菲  来源:齐鲁晚报
市民通过手机上微信和微博,也可以咨询、求助或投诉政府各部门及各县(市)区了!近日,济南市12345微信、微博市民服务受理平台正式开通运行,12345热线迈入电话、短信、信箱、微博、微信五位一体的通信网络全覆盖时代。

      本报3月16日讯(记者 刘雅菲) 市民通过手机上微信和微博,也可以咨询、求助或投诉政府各部门及各县(市)区了!近日,济南市12345微信、微博市民服务受理平台正式开通运行,12345热线迈入电话、短信、信箱、微博、微信五位一体的通信网络全覆盖时代。

      “智能手机现在这么普及,要是网上也能用12345热线就好了。”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成立了网络受理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充分的论证调研,去年11月8日,热线注册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账号,并开始12345热线微博、微信的试运行工作。”12345热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运行期间,热线微博、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近3万人,共计受理网友诉求1432件(微博894件、微信538件),发布原创微博1045件。

      据了解,试运行目前已结束,即日起,市民可通过登录腾讯、新浪官方微博平台或通过下载腾讯、新浪微博或腾讯微信的手机客户端,通过搜索“济南12345”,添加蓝V或认证账户名,便可以成为12345热线微博、微信用户。今后,市民通过手机便可与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进行及时的互联互动,并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类生活资讯、出行信息、政策解读及政务公开内容,基本实现将政府服务装进普通市民口袋,随身携带。

      上述负责人还介绍,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手机客户端APP及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站已经进入调研论证阶段,开通后将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的实时查询。

      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在原市长公开电话基础上经过扩容升级、资源整合后,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开通的。现在,热线日均受理量近7000件,高峰时达到2万余件,办结率达97%,先后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用电、用暖、交通出行、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100余万个。

      头条链接 

      市民可登录平台与热线人员交流

      本报记者 刘雅菲          

      据工作人员介绍,济南12345微博、微信承担着发布和受理两项工作任务。用户可通过热线微信、微博平台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办事程序、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咨询;发表对济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意见和建议;就社会生活发生的劳动保障、医疗服务、教育等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进行求助;可通过平台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诉求;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行政效能等提出批评、投诉和建议。热线微博、微信平台还将及时发布交通出行、天气预报、法律咨询、旅游餐饮、生活服务等便民信息,方便市民的生活与出行。

      据了解,市民通过微博、微信反映的问题将按照“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原则,整体纳入热线标准化办理流程和考核体系,确保市民通过微博、微信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此外,12345热线微博、微信平台开通后,用户可通过登录平台与热线受理人员直接进行互动交流,受理人员将对市民表达的诉求进行记录、整理和及时答复。同时,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办理的诉求,热线受理人员在了解全面信息后,将规范录入工单转派相关职能单位办理。职能单位会在第一时间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将办理结果向热线反馈。同时,职能单位的服务过程和办理结果也将纳入热线考核体系。

      提个醒儿 

      24小时在线受理 需要回复请私信

      工作人员提醒广大用户,济南12345热线微博、微信实行24小时在线受理,如果需要热线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请@济南12345,并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具体问题、详细地址、涉及单位、联系方式等,以便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如果需要问题办理完毕后职能单位给予回复,请通过私信留下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        (刘雅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