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对让行车辆的司机竖起大拇指“点赞”
昨天,天桥交警大队联合本报举办的“汽车语言”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善用车语(包括灯语、笛语)是驾驶员们不可或缺的一课,有必要进行推广。但在市区,代表们还是建议,尽量少用、甚至不用鸣笛,合理使用灯光或手势来表达提醒、感谢或请求。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车语,与会者现场还编了几段顺口溜。同时,大家还形成了两个车语“模本”,合适不合适,您也可以来聊一聊。 文/记者朱彩玲实习生刘俊亭图/记者刘畅
规范车语尽量遵从自愿原则
“我们规范汽车语言,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是要创造一种语言,而是要传达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文明驾驶、和谐相处的观念。因此,这种观念的传播,主动自愿才能更有效果。所以我认为,在汽车语言中,不应该出现‘你让我过’‘你让让我’这样的信号,而更多的应该是‘我让你过’‘请你过去’。”
“因为在人际交流中,向一个陌生人提要求本来就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容易造成别人的反感。”山东交通学院刘一石副教授认为,汽车语言的基本语境应该是“道路交通文明”。
能用灯光不用笛用笛说明很着急
天府客运出租公司的总经理史衍京认为,目前济南市市区是禁止鸣笛的,“我也提议目前在城市里不要用喇叭,或者说少用喇叭。因为鸣笛,一方面会惊吓到正在行驶或者行走的人,另一方面,一直鸣笛会引起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反感,如果有请求或者提醒,可以多使用灯光,减少车与车之间的误会。”
史衍京的建议得到了山东建筑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张萌博士的认可:“在所有的汽车语言中,首先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应该使用的是肢体语言,比如手势、点头、敬礼等,其次应该是灯光,最后才是鸣笛。”张萌博士编制了一个顺口溜:能用灯光不用笛,用笛说明很着急。
答谢车语必须要有 拇指点头敬个礼
根据本报读者张女士的建议,车语分四类:请求性、提示性、警示性、回复性。对此,张萌博士认为,这四类完全可以归纳为三类。“提示性和警示性的可以归纳为一条,但回复性更多是表达一种答谢。有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别的车礼让了,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开着车就走了,心里就感觉不太舒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就不愿意再去礼让了,所以我认为,答谢式的车语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编制了这样一条顺口溜:拇指点头敬个礼,这些表示谢谢你。”
两个车语“模本”请您来说一说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通过讨论初步形成了两个车语“模本”,这两个模本可不可行,您可以参与山东商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平台有关“车语”的互动话题,或拨打山东商报热线电话88197600拉一拉您的看法; 同时济南交警天桥大队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也启动“车语”话题互动。譬如绿灯亮后前车不走,汽车语言可这样表达:大灯闪一下或两下,以提醒前车司机。如果在白天的环境下,闪灯没有起到提醒前车司机的目的,可鸣笛一下,加以提醒。鸣笛应该是最后无奈的选择。
而别的车礼让后表达感谢,可以这样使用汽车语言:在不影响驾驶安全的情况下,可使用肢体语言,比如点头、敬礼或竖起大拇指;或可大灯闪一下表达感谢。
链接
一位公交司机介绍:车出故障开双闪提醒 后车不理解笛声一片
在座谈会上,济南66路公交车的一位驾驶员给大家讲了一个他亲身的经历,来表述目前因为对车语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些误会或麻烦。“有一次我的车出现了故障,我第一时间将双闪打开了,就是想提醒后面的来车,我这边出现了紧急情况,需要他们绕行。其实这也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车语,但一会儿,我就听到,后面的鸣笛声不断、堵了一片。紧跟着我的车因为跟车太紧无法绕行,还下车要跟我理论,在听了我的解释后,才理解了。”这位驾驶员说:“我说这个事情,目的就是,我们的车语需要规范,而且,驾驶员之间需要理解。”
而济南恒通出租公司雷锋车队的一位老驾驶员也表示,他开了十多年出租车,除了交通法里规定的一些灯光用语,他很少使用其它的汽车语言,“主要是我的意思,别人并不一定了解,运用不好,可能形成误解,造成的麻烦更大,甚至会生一肚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