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雾霾倒逼山东地热迎发展机遇 冬季可供暖夏季可制冷

2014-03-24 10:03: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环境污染、雾霾围城正催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出将要“重拳治理雾霾”,并明确将扶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地热冬季可供暖,夏季可制冷,全过程无燃烧无排烟

      ◆我省地热资源丰富,3000米以浅的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50亿吨标准煤所产生的热量

      ◆同时具备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地源热泵系统,安装便宜,使用成本更低

      ◆冬季取热,夏季必须热量回灌。否则,冬季就抽不出热来

      □ 本报记者 李振 

      环境污染、雾霾围城正催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出将要“重拳治理雾霾”,并明确将扶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作为与太阳能同样受青睐的清洁能源,地热或将借此东风迎来发展良机。

      冬季可供暖 夏季可制冷

      “今年冬天我们的室内温度基本都在25度以上,感觉很舒适。”在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办公大楼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后,该公司已经全部淘汰了燃煤锅炉,生产及办公场所的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全部实现了“地下来”。

      据介绍,新巨龙公司矿井井深近千米,井下涌水温度超过40摄氏度。以往,高温涌水是井下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然而通过采用地源热泵技术,通过深入地下的管道将热量“抽”到地上,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燃煤锅炉。此外,在夏季,地源热泵系统还可利用低温水体将建筑物中的热量循环释放到地下,从而给建筑物室内制冷。无论是制冷还是供热,全过程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

      在3月14日召开的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交流暨地热能利用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介绍,地热能利用的技术相对成熟,其平均利用系数是风电的3-4倍、太阳能的4-5倍、生物质能的1.5倍,在可再生能源当中属于优质能源。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增强型地热能理论资源量更是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大致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多万倍。这样一座待开发的宝库在能源资源禀赋不足、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而作为能源紧缺的经济大省,山东的可利用地热资源量同样十分丰富。全省3000米以浅的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50亿吨标准煤所产生的热量。

      冬夏两季使用成本

      均不足15元/平方米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院长刁乃仁介绍,目前在我省,同时具备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大约在250-300元/平方米,去除50元/平方米左右的政策补贴,价格基本与中央空调系统持平。但地源热泵系统后期的使用成本更低廉,冬夏两季的使用成本仅为12-15元/平方米,而目前我省仅冬季的集中供热成本就在25元/平方米左右。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地源热泵“下乡”也不再是梦。“在农村,为一户独门独户的院落建造一套冬夏通用的系统成本在5万元左右,在城镇的多层建筑中成本会更低。”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肇洪告诉记者。未来随着成本的继续降低、补贴的落实和公众的认可,地源热泵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近期,国家对地热能利用也频出利好政策。去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和装备。在今年全国地热能利用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表示未来将通过财税价格杠杆加强对地热利用的政策扶持,并将建立健全地热能利用市场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全额保障性收购地热发电量。

      政策发力使得业界对地热资源利用的前景更加看好。成立仅两年的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地源热泵系统合同额已过亿元。今年,公司将走出山东,开拓苏、冀、豫等地市场,预计合同额将达到2.6亿元。

      亟需整顿

      繁荣背后存乱象

      在网络上搜索“山东地源热泵”,相关词条近200万,前十页基本都是各类厂商的介绍,从一个侧面窥出我省地源热泵产业的红火。但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我省的地源热泵产业规模虽庞大,但知名品牌少,更多的是规模小、资质低的低端企业。有些企业本身不具备经营资质。

      据了解,地源热泵是通过冬季从地下取热,夏季再将地面的热量回灌地下实现热量循环平衡的。但在一些夏季温度不太高、制冷需求不强的区域,如我省的胶东地区,一些设计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就省去了夏季热量回灌的步骤。这一做法严重破坏了地下温度的平衡:持续、大面积地对地下取热却不补充致使地下温度难以恢复,再逢冬季时就“抽”不出热了。

      “第一年施工无法评估效果,第二年业主入住的数量不多问题还暴露不出来,第三年业主大量入住才发现根本供不出暖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由于地源热泵建设的特殊性,通常质量问题不会在最初一两年显现出来。项目投运后两三年出现问题的并不鲜见,而此时已超出了合同的质保时限,给客户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相关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上述业内人士称。作为新兴产业,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还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在未来发展中亟需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的补充完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