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大运河正式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到2014年6月22日申遗成功,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走过了8年时间。8年间,从中央到地方,很多人为大运河成功申遗付出了心血。
本报记者 乔显佳 采访整理
1
“运河三老”疾呼运河申遗
尽管早在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国内就有学者提出大运河申遗的课题,但运河申遗直到2005年才有了可能。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列入新的世界遗产种类。当年,有着“运河三老”之称的学者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联名致信18个运河城市的市长,呼吁加快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他们提出:“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2006年3月,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适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也标志着,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式开始。
次年,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召集沿运城市,在京召开运河申遗协调会议,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落户扬州。
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何以落户扬州?据悉,当年,扬州、济宁、无锡都想当牵头城市,“但扬州的优势更明显,现存的运河河道最多、历史关联度最高。更重要的是,扬州地方政府对运河申遗十分热心。”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受访时说。
2
从各地愿望上升为国家工程
2008年3月,首次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明确了申遗方案,决定以城市联盟的形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议还决定将通往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整合进来,把“京杭大运河申遗”改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涉及地域扩大为8省33城。后来,浙东运河也被纳了进来。
2009年初,国务院同意将大运河作为我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标志申遗工作从地方、部门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当年9月,第二次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三步走”的申遗筹备思路,其中,2009年到2010年为启动阶段,完成地市级、省级和全线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确定世遗申报范围;2011年到2012年为保护、整治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申报阶段。
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它们分布在8个省市的31个遗产区,涉及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
3
山东较早启动运河申遗工作
山东省是从2007年开始全面投入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当年8月至9月,山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组织省里和运河五市文物工作者,对运河山东段进行了实地考古调查,发现文物点200余处。2009年起,推动各市出台了运河规划。
2013年,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9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指派,印度籍专家莉玛·胡贾女士率专家组对山东大运河申报项目进行了现场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山东继续收集、整理、汇总材料,最终敲定了8个河段、15处遗产点的山东运河申遗班底。
2014年初,省文物局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和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共同承担了《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该“长廊”将串联运河众多遗产点,划定保护范围,旨在将大运河这一“文物保护带”、“旅游观赏带”进一步变成“经济富民带”。
4
五国被临时排在中国前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运河申遗只待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确认。
据在现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杨元勇说,本届大会于6月15日开幕,大运河等项目本应于21日进入讨论议程,讨论结果也应于当天揭晓,但21日现场却屡发意外,先是日本当天上午插队,中国申遗项目上午获得审议无望,下午又杀出墨西哥、德国、韩国、缅甸四国,纷纷被安排在中国的项目前面。
听闻变故,中国代表团立即向大会相关方面反映情况。哈萨克斯坦代表更是跳出来,直接向墨西哥等国提出抗议:“加塞”的做法有违公平!但对方却称,此安排已成既定事实,少数应服从多数。中哈据理力争两个多小时也没有结果,最终,大运河项目投票被推迟到了22日上午。
世界遗产大会为何允许“加塞”?杨元勇称,这可能跟中国不是遗产大会成员国,较之会员国优先级别低有关。
好在大运河最终无争议地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