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洪杰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安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个城市将先行展开,全国划定工作将于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往往有这种感觉:所在城市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今天还是郊区,明天就可能耸起了高楼大厦;今天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明天很快就变身为工业区。郊区往往意味着将成为建新区、造新城、盖高楼大厦之地。而理想的远景是,城市有富有效率的经济、生活运行体系,走到不远的郊区则是青山绿水。郊区既能涵养城市的生态,又能生产出供给城市的优质农产品。因此,在郊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的拓展。
但是,让“城市像城市,乡村像乡村”,要做的远不止这一点。城镇化是人类自由选择的结果,因为城市会产生规模需求、分工细化和产业集聚。但这不等于城市面积的无限扩大,而应是城市单位经济密度的提高。
我国城市化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最有代表性的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以我省为例,2000年-2012年,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32.4%和61.2%,土地城镇化速度比人口城镇化快近一倍,全国的情况也与之类似。也就是说,随着人口的聚集,很多城市的单位经济密度反而下降了,这就变成“伪城市化”,甚至是“反城市化”,城镇周边耕地低效率被侵占,本质上是“伪城市化”的。
因此,一方面,在综合考量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紧张关系,尽最大可能控制住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在城市发展中须摒弃农业文明留下的田园理想和低密度追求的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笔者曾采访过一些工业企业和园区,广场和道路都特别宽,跟花园一样。从这个角度说,城市发展的土地不是少了,而是没有从投资强度、产出率、人均建设用地上挖潜盘活。
城市建设应该适当停止“摊大饼”,而转向内涵式挖潜。当前,有些城市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对郊区耕地的侵占。在土地财政的高溢价诱惑下,城市不断侵占农村集体土地。在现行制度下,应不断鼓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减挂钩等局部创新,更多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此提升用地成本和分配效率,当是“城市更像城市、郊区更像郊区”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