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赔6000元,合作社苦苦支撑
在东双山河村,唯一将养殖场坚持到现在的便是临朐县继东奶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王继东按照伊利公司的新要求,为奶牛搭起了宽敞的牛棚,配备了牛床。
“十几年了,从来没有遇到今年这种行情,不少奶农都坚持不下去了。”王继东说。前段时间,企业开始限量收奶,企业收走90%,养殖场自己解决10%,这对每天生产2吨多原奶的王继东来说,有点吃不消,剩下的400斤原奶让他颇为头疼。直到前些日子,企业恢复了原来的收奶量。
王继东表示,现在原奶的收购价格为1.85元/斤,2吨原奶每天能卖7400元左右,在企业提高要求后,他每天的开支至少需要13000元,每天要赔约6000元。
“改造后,养殖场的生产确实规范化了,我们在喂料方面也省了很多事,只是在目前奶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投入改造对养殖场来说挑战很大,可能连本钱都挣不回来。”王继东告诉记者。
合同没到期,企业却停止收原奶
根据李朋出示的资料,临朐县永昌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伊利公司的合同期限到2016年5月份。王玉东的临朐县恒盛奶牛养殖场与伊利的合同到期时间则为2017年3月份。“奶业行情再低迷,既然签了合同,作为企业,就应该按照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李朋说,企业甚至曾让他签《自愿解除合同协议》,他没同意。
李朋表示,合同未成功解除,企业又以他们的原奶黄曲霉素超标为由停站。“我们常年给他们供奶,突然说我们原奶黄曲霉素超标,而当地又没有一个第三方检测机构,是不是超标我们根本无从得知。”李朋无奈地说。
想尽各种办法,依旧按照原来方法生产的原奶终于达标了,但新的要求接踵而至,企业要求为奶牛配备牛床,并建设高标准化牛棚。
王玉东被迫停站还有一个原因:原奶产量过低,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规模。“2010年签订合同时,我们的产量和现在差不多,现在突然说不达标。”王玉东说,既然最初签了合同,他又没违反合同规定,应该按合同执行。
1月14日上午10时,根据奶农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了负责收购当地原奶的伊利公司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媒体的采访由专门部门解答,会立即给记者答复。当日下午5时许,记者再次联系这名工作人员,对方仍表示将立刻给予回复,不过一直到晚上7时许,记者仍未收到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