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向社会“开门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
齐鲁网济南1月17日讯(山东台记者 王镇富 王玉栋) 简政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在山东,权力瘦身的同时,政府主动放下身段,向社会“开门放权”,同时广泛听取民意。政府角色正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大爷大娘,饿了吧?我给您做饭来了。”上午十点,胶州市杏林居家养老服务社的陈海凤来到巩大爷家,为老两口准备午餐。84岁的巩大爷和老伴都瘫痪在床,因为享受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陈海凤像儿女一样,每天为老人清扫卫生、洗衣做饭、代购生活用品。
巩大爷儿媳李宗仙对记者说:“俺这些做儿女的不在家,她们来家里帮着干点儿活儿,俺就放心了。”
在2014年,胶州市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按照每小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出台新规:服务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批。
胶州市杏林居家养老服务社社长崔广伟对记者称赞说:“现在由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我们直接把活儿干好就行了,每个月一结算,从这方面也看出来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了。”
2014年,胶州市投入近两个亿购买服务,涉及医疗、公共文化、法律服务等领域三百多个项目。而在山东,行政审批事项锐减三分之一。权力“瘦身”了,去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169个,资金规模达到37亿元。
省编办副主任刘维寅对记者说:“通过职能转变,取消下放权力,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减小,权力运行也更加规范,为“廉洁执政”“高效执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府不仅放权于民,还听民声、重民意,百姓意见可以直接变成法规条例。目前正在起草的《山东省海岸带管理办法》的立法建议,就来自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郑茂坤。针对当前海岸线资源争夺、高密度水产养殖等问题,老郑提出加快制定相关法规。接到建议后,省政府法制办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厅,对立法建议进行论证,最终纳入立法计划。
郑茂坤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能被纳入立法计划,同时也感到很鼓舞。”
开门立法、公众参与,成为山东立法的新尝试。2013年,山东首次向社会征集立法建议,最终有5项建议被列入立法计划。2014年底,省政府法制办公开向社会征集2015年度立法项目建议,进一步增强立法透明度。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在山东已经迈开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