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
民生实事.jpg
城乡就业方面:强化就业培训,完成技能培训7...
1111111.jpg
8月底9月初的每个周里,菏泽的新闻发布会都在...
未标题-1.jpg
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
2_副本.jpg
菏泽市食药监局极力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山东新闻
王军成30年如一日研究海洋浮标 获省科技最高奖
2015-01-23 07:16: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亚楠
在常人眼里,浩瀚海洋,美丽又莫测。而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山仪所”)研究员王军成,30余年执着的就是要通过研究海洋浮标,读懂海洋。

  王军成执着研究海洋浮标30余年。(资料片)

  ■海风、海浪、气压、温度……每天的海洋天气预报数据,就来自于其研究成果所支撑建设的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网”和“海洋气象浮标网”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在常人眼里,浩瀚海洋,美丽又莫测。而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山仪所”)研究员王军成,30余年执着的就是要通过研究海洋浮标,读懂海洋。

  监测海洋的“眼睛”

  1月的青岛,海水蔚蓝,海风凛冽。王军成却不喜欢这海风,因为风大了,就不能出海做试验了。他和他的团队都面庞黝黑,但体格壮健。因为每次海试,动辄就是数十个日夜的海上漂泊,“既考验科研能力,又考验身体素质”。而凡是海上应用的装备,都必须经过海试的考验,才有可能定型为产品。

  只有真正靠近浮标、登上浮标,感受海风、海浪昼夜不断地拍打、侵袭,才能真正明白海洋监测装备研制的艰难。海洋监测装备虽然只是海洋装备的一个细小分支,却决定了人类对海洋认识、判断的能力,直接制约海洋装备产业乃至海洋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无论是研究还是产业发展都较为滞后,大部分依赖进口,王军成的浮标就更显得一枝独秀。

  海风、海浪、气压、温度……每天的海洋天气预报数据,就来自于王军成研究成果所支撑建设的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网”和“海洋气象浮标网”。这些浮标就像是监测海洋的“眼睛”,锚定于海上,可根据需要设计、承载不同的监测系统,长期、定点、连续、实时进行监测。无论是海洋防灾减灾、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还是海洋开发、海洋科学研究,作为认识海洋的基础监测装备,这些浮标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在位运行的大浮标,100%由王军成的团队提供,成为我国海洋监测体系的支柱。

  国家海洋战略的推手

  “大成果都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集体科研努力,想出真正的大成果就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王军成说。我国海洋浮标的研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国内几家科研单位开始攻关,最终只有山仪所做出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成为开拓者。但由于当时我国应用条件远未成熟,项目、经费支持一度近乎中断,王军成认定这一研究方向是未来深入了解海洋资源环境的大势所趋,国家迟早会有战略需求,想方设法坚持了下来。

  守得云开见月明。“十五”期间,“大浮标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由王军成主持研究。通过一系列创新,浮标技术性能全面提升,作为我国自主创新产品的“大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真正能够推向应用环境复杂恶劣的大海,实现业务化运行。其后,逐渐构建起国家大浮标技术体系,支撑建设起国家海洋浮标监测网。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开发的推进,海洋监测需求爆发,山仪所成为用户眼中“唯一”可信任的选择。

  王军成及其团队还为国家涉海工程和科学研究研制了各种专业化浮标,如北京奥运会的帆船赛场监测浮标、中海油的南海深水区油田监测浮标、中科院海洋所的近海环境研究监测浮标等,满足了多元化、特殊化的海洋监测需求。

  王军成的研究脚步并未就此停下。近年来,他又瞄准国家在海洋监测技术领域的重大战略需要,将目光投向了面向未来的海洋立体监测技术研究上,开展了水下探测技术和船用气象测量系统等研究,均已有产品投向应用。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菏泽大众网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娜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