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区房频频成为房产商促销的金招牌。记者李鹏飞 摄
“紫御台小区成功引进历下名校解二小了!”北园大街与历山路交叉口,巨大横幅广告格外引人注目。而就在向西200米的马路北侧,海尔云世界房产打出了“住大明湖,上济南外国语”的醒目标语。同在一条马路上,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这样房产广告,这让想买热点学区房的王女士感到眼花缭乱。
近年来,济南新建楼盘遍地开花,多数楼盘打着“引进名校”的招牌,涨房价抬人气。而名校的入驻是噱头还是实实在在配套名师进入呢?家长总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房产“傍”名校的背后,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外,学生、家长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名师和优质教学质量。毕竟名校的师资有限,无限制地扩张引入,虽然带来了区域GDP的快速增长,但也会把百年树人的名校“掏空”。
“教学点”进驻城中心新楼盘并不多见
近日,随着紫御台小区的开盘,不少市民听到了这个新建小区要设解二小教学点的消息。王女士对此十分谨慎,四处找人打听,“售楼中心说紫御台小区的业主子女能上解二小,可是解二小却不在这个楼盘附近,难道小区里的配套小学是解二小的分校吗?但整个楼盘规划中有新建幼儿园,并没有新建小学。”紫御台小区的售楼处解释说,一、二年级在小区解二小教学点上学,读到三年级再回到总校去。王女士对此半信半疑。
一般来说,没有完整年级体系的学校通常被称作“教学点”。教学点多出现在农村,由于农村各个自然村相距比较远,在每个村里配套一所学校,学生又没有这么多,容易形成教育资源浪费,因此在各个自然村中大多设置教学点。例如,村里设一二年级的教学点,到了三年级,在各村教学点上学的学生,统一到镇上的完小上学。而城市各个小学的位置分布比较均衡,几乎没有教学点,这次在城区新建楼盘中设置教学点,并不多见。
记者从历下区教育局了解到,由于这个楼盘处在历下区、天桥区和历城区3个行政区的边界处,情况比较复杂。紫御台小区是该楼盘的二期,该楼盘的一期为历山吉第。如果买该楼盘的业主能拿到历下区的户口证以及历山吉第的房产证的话,按照新生入学条件,这部分业主子女可在楼盘中解二小的教学点就读,而户口若是天桥区或历城区的,则不能在小区里的教学点上学。解二小的教学点安置在小区规划的幼儿园中,2015年招收第一批学生,开发商能否给二期紫御台的业主办出一期历山吉第的房产证和历下户口?对于购房者来说,其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傍”名校涨房价,是否真学区难确定
近两年,济南一些新房项目在推介的过程中总会搭上“名校学区”字样的顺风车,以便为房屋的销售增值。“海尔云世界引进济南外国语学校”、“山师北街8号院牵手山师附小”、“华润中央公园拥有经五路小学分校”……开发商各种“傍”名校的广告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不可否认,有些楼盘中有可以确定的名校学区房,但有些楼盘,因为各种因素,不能确定是真的。
1月10日,山师附小就发布关于学区问题的声明,明确表示山师北街新建楼盘“山师北街8号院”并非其学区,证明“山师北街8号院牵手山师附小”是个乌龙事件,只是开发商炒作的噱头。
“紫御台小区每平方米单价在10000元左右,比同在一条路上没有引进热点学校的楼盘每平方米高出1000元左右。”王女士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在这里买一套100平方米大小的房子,比普通楼盘要多掏约10万元。
名校输出受师资限制,本部力量或逐步撤离
家长花高价买热点学区房,看重的是热点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记者从众多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了解到,其中不乏真正的热点学校的分校区,其人、财、物都由总校统一管理。还有一些则是热点学校派出一名副校长或教导处主任,对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领秀城小区里的育秀中学,第一年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育英中学配备了语、数、外、物、化、生等各科整套的师资前去任教,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层都是从育英中学派出的“精兵强将”。近两年,从育秀中学学生毕业的流向看,这所学校受家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但育英中学的领导有很大的顾虑,领秀城内配套小学6年级的学生直升上来,一下子多了4-6个班,可是育英中学这边再整套配备4-6个班的师资给育秀中学,育英中学本校部会“吃不消”。业内人士表示,新校慢慢成熟后,名校从本部派出的师资会逐步撤离,这是名校托管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最近几年由于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陆续建成,为新学校配套师资成了教育部门的一件大事。受用人制度的限制,现在不少老学校也存在着师资缺口,再加上新建学校对师资的需求,每年的教师招聘季节,教育部门都在尽可能地多争取一些用人计划,填补当前的师资缺口。“老学校都缺人,新学校还想再配齐经验丰富的老师,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现在一部分名校就是采取新招聘教师在老校教学1-2年,之后再去新建学校任教,以此来快速培养新建学校的师资力量。
搭上名校顺风车,能否保证质量未知
房产“傍”名校,若是实打实地输出名师和优质的教学质量,确实让学生受益良多。比如,甸柳一小分校是紫御东郡小区配套学校,目前学校已投入使用三年,分校与甸柳一小本校区在人、财、物管理方面也是一体化。“我们当初从一年级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一到三年级14个班级的学生,除了少量外聘老师,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都是我们本部的教学骨干,真正让当地孩子享受到了甸柳一小本部的优质资源。”学校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有教育人士分析指出,就算薄弱学校搭上名校的顺风车,引进的是什么呢?到底是实实在在的名校师资、管理资源,还是只是一个理念、品牌?去年10月20日,山师基础教育集团与菏泽市东明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打包输出’”方式帮扶东明县。协议签订后,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东明县第三实验小学将分别冠名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明合作学校、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东明合作学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东明合作学校。山东师大直属3所学校校长分别被东明县3所学校聘为“名誉校长”。但有业内人士就此提出了质疑,目前输出的优质资源也只是这三名“名誉校长”,师资之类截至目前并未跟上,师资输出要等待更进一步的工作。
此外,于2005年9月初正式开学的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当时引入了济南外国语学校的管理模式。济南外国语学校派了几名中层到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担任管理层职务。两年前,由于托管结束,济南外国语学校派出的人员撤回。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网站的学校概况显示,该校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生源基地,学生可择优直接升入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初中部。据悉,目前在校的六年级学生有一部分可以到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初中上学,其他年级由于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托管结束,是否能择优直升还是未知数。
名校这么“拼”,也是为满足多方需求
根据相关文件,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由开发商建好后,应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而开发商配建一所小学从规划到建设,需要花费几千万,如果学校的规模大,甚至需花费上亿元,这些资金按照规定是开发商“自掏腰包”。在一次由教育部门牵头的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应建未建协调会上,面对教育部门要求配建学校的“逼问”,一名房企负责人走出会议室后抱怨:“凭什么我们建了学校无偿移交,这不是明抢吗?”不过,这样的抱怨随着越来越多的名校加盟房地产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房地产商会直接“开价”,指明需要哪个名校来接手他们的配建学校。
我国不少城市为何近年出现名校与房产“绑定”的热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外,背后还有一双有形的“行政手”在推动,不少地方为了追求区域GDP的增长,“架”上名校陪着房地产商一起卖房。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小区或者是在建小区大多是在2012年之前完成的投资立项,从2012年之前的数据来看,2011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8%,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全国土地总收入占比就高于20%,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对地方财政收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另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数据,更是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从2001年起,我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在波动中上升,从2001年的19.7%上升至2011年的48.3%,10年内上涨了一倍之多,几乎占据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的来源。大型的房地产业是区域内不可忽视的财政支柱,“一般情况,房地产的税收不像区域内的银行总部一样,银行总部的税收是持续性的,而房产税收是则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在一次性的交易中,价格越高,税收就越高。”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另据一位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介绍,与工业项目相比,房地产项目“来钱快”,能拉到大的房产项目是拉高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剂良药。对于市民来说,买房时除了价格考虑,最多的两方面一是交通、二是教育。房产如果能“傍”上名校,几乎是最佳的促销方式。他认为,其中的利益关系层层相扣,学校无奈被区域GDP所绑架,只能跟着“拼了”。 (本报记者)相关新闻
应对义务教育资源短缺难题,省人大代表巩晓燕建议——
配套学校应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
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招生压力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难等关乎教育的问题,社会对其关注的热度一直没有消退。省人大代表、济南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教研员巩晓燕建议,新建学校要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时建设;已入住但未配建学校的小区,则应尽快建设配套学校,解决学生入学问题。
巩晓燕以天桥区为例介绍,天桥区黄河以南小学共有559个班,超过省定每班45人标准的有415个班,占74.2%,教室不足、室内拥挤的情况普遍存在。巩晓燕认为,应由市政府出面协调,将配套学校变成小区必备教育设施,在规划、建设、交付等全部环节上都应考虑到配套学校的建设问题。“在徐李、泺口、东沙、北湖等正在开发建设的片区中,由开发商代建的配套教育设施就应做到与所开发的居住区首期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建设,且同步交付使用。”她说,对于已入住但未建配套学校的小区,也应尽量追加建设配套学校。“凡涉及教育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项目,教育部门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配套教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增设征收教育设施配套费,教育设施建设由各级政府负责。”在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上,除校舍等教育资源本身有限外,另一部分压力还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巩晓燕说,在区县不能满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需求的情况下,应提前上报市教育主管部门,打破区域界限,从全市范围统筹学生入学情况。
同时她认为,全市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中可适度提高门槛。建议全市统一赋分标准,在现有证件和年限的基础上适度调整标准,提前告知,全市一把尺子运作,根据容量严格按照分数录取。 (记者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