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3月14日电(李杰 郜玉华 李得安)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马堂村是省级贫困村,在政府部门和农技专家的的指导下,2013年该村利用扶贫资金30万元和群众自筹的7.8万元推广牡丹种植,扶持村里135家贫困户栽植牡丹、间种芍药300余亩。到2015年,这135家贫困户就增收90万元左右,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牡丹扶贫”是菏泽市牡丹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施产业扶贫取得成效的举措之一。该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实施“放母还羔”、奶牛养殖、牡丹种植、板材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迅速走上致富路。
牡丹区首先做到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收尾和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的同时,及时按照程序将符合标准的贫困户纳入扶贫系统,确保“一户不错,一人不差”。并系统绘制完善了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扶贫措施到户到人、脱贫人口动态管理“三张地图”,实行动态管理。据牡丹区扶贫办副主任毕玉根介绍,该区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一旦脱贫,就从名单里清除,以保证政策和资源能够真正向贫困户倾斜。
“对于扶贫户,提申请的要调查,不提申请的也要调查”牡丹区马岭岗镇镇长张洪领说,“扶真贫就是通过精准识别,把贫困户全部纳入进来,一户都不能少。真扶贫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产业,使贫困群众不断增加收入,尽快脱贫。”
马岭岗镇西段村是“放母还羔”项目实施的一个试点。该村原有贫困户140家,2013年12月,牡丹区扶贫办用30万元购买了213只扶贫羊,采取“送三还三”制首期帮扶70户,即每户免费领取3只基础母羊,产仔后上交3只小母羊,再送给其他贫困户。据村民段书勤介绍,养三只羊两年可产仔25只左右,户均年收益在5000元以上。截止去年底,牡丹区实施的“放母还羔”滚动扶贫计划,已先后投资290多万元,购置扶贫羊2700余只,帮助15个贫困村的1733家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村民脱贫了,心里更想着致富,现在我村又筹建了养殖基地,群众养羊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养殖业将成为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村支部书记段军华说。
“大户带动,托管养殖”是牡丹区推广实施的又一养殖模式。该区黄堽镇徐庄村民徐建桥以前是村里的穷困户,在“精准扶贫”中,有关部门出资5000元,他又拿出积攒的3000元,买了一头奶牛。因为他不具备养奶牛的条件,就把奶牛托管给村里的养殖大户,自己到养殖厂里打工,一年下来就收入1万多元。徐建桥说:“目前,我托管的奶牛已增加到5头,产奶期的一头牛年收入1.5万元左右,村里像俺这样实行托管养殖的牛已有30多头。”
立足实施产业扶贫和发展“一村一品”,牡丹区进一步完善了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和考核方案,建立健全脱贫双向承诺、指挥督导、扶贫资金监管、工作奖惩和责任分解五项工作机制。按照“区级统筹、乡抓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要求,确定区乡两级干部作为帮扶主体,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同时,通过实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入户帮扶,部分骨干企业结对帮扶,鼓励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主动帮扶等有效措施,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形成了上下联动、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据悉,2014年以来,牡丹区累计实现脱贫人口7.51万人,今年将力争3.8万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