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在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的开篇如此写到。布恩迪亚上校孤独的记忆,犹如一滴古老的墨水坠落在古旧的宣纸上永远浸润着他的心灵。
故事从霍?阿?布恩迪亚和乌苏拉建立小镇开始。此后这家族的七代人用自己的行动、性格和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他们长久的孤独。他们的孤独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不满现状而孤独;有的因压抑自己而孤独;有的为躲避世俗而孤独;有的则将自己整日禁锢在炼金室和那一卷羊皮书中,借此忘记现实的孤独。当龙卷风毁灭了这个百年家族时,孤独也将永远留在子孙心中,挥之不去。其实,孤独是永远不会过去的,孤独是人生在世的处境。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居民,整个南美洲,甚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莫明奇妙地陷入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中。
我曾深思过这孤独为何挥之不去。是那个饱受欺凌且充满神秘的南美洲大陆本身的一个痼疾?抑或是这个家族的逐渐衰败所给予?再或者,这是不是马尔克斯一个人深深的孤独?不断假设,继而又推翻。最后我将答案交给了无尽的时间。无论在何处,事情一经时间的洗涤后,带给人的只有时间的灰烬——无尽的孤独。
读此书,让我想到了阿桑。一个具有孤独气质的歌手。虽然她已经离开人世,但她的歌亦如《百年孤独》,充满了迷幻与孤独的色彩。你听,《寂寞在唱歌》,静静的,狠狠的。我固执地以为,阿桑一定也读过《百年孤独》,才能将孤独诠释得如此美丽而又残忍。因此,我以为,读此书时,如果将阿桑的歌曲设为背景音乐,默默细读,才能更好地品味出那种萦绕不散的孤独之感。
《百年孤独》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也使得许多中国大陆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隐含着难以释怀的孤独感。不由得想到了很有意境的一首诗《孤独这只虫子》:
孤独这只虫子,
沿着不断滋生的情感攀岩。
躲进头颅里哭泣,
弹奏每一根鲜红的血管。
我站在人潮的街头,
为何两手空空。
梦里是一块石头,
被人不经意的打破。
透过破裂的缝隙,
瞥见灿烂的火焰在体内
汹涌跳动。
也许,正因为心中的孤独轻易不能排遣,这本《百年孤独》才永不过时。
正如马尔克斯所言:“活着就是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精力,而是他的记忆。”只要记忆不死,孤独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