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刘亚
孙文海在查看紫绒莲长势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开栏的话:
滔滔黄河为菏泽大地带来了肥沃深厚的土壤,也成就了菏泽牡丹的国色天香。
在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不断创新发展中,菏泽牡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气质、独特个性、独特魅力,融合了世家文化、仙子文化、文人文化等元素,具有浓厚的“菏泽特色”。近期,本报开设栏目,深入采访花农、专家,对菏泽牡丹文化进行深入解读。
孙文海、孙景玉、孙广道、孙守敬、孙荣禄,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荣耀。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个家族中的五代人致力于牡丹的种植、养护和新品种的研发,为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已经成为菏泽乃至中国牡丹种植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近日,记者走进曹州百花园,采访了这个“牡丹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孙文海,听他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牡丹故事。
清代老花工育出“紫绒莲”
7月11日,“三伏”第一天,赤日炎炎,曹州百花园内格外静谧。牡丹春发枝、夏打盹、秋长根、冬休眠,从萌动露芽、新枝立蕾,到展叶透色、初开盛放,再到落花育籽,曹州百花园的牡丹旁总少不了孙文海祖孙三代的身影,一株株牡丹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荣耀。
挥汗如雨,花工们在除草中耕,牡丹专家孙文海穿梭其间查看牡丹长势。“这株牡丹名为‘紫绒莲’,是我的高祖父孙荣禄培育,花紫红色,荷花型,花香宜人。”在曹州百花园西南角一株“清代牡丹王”前,孙文海骄傲地说。今年春天花开时,这株“清代牡丹王”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曹州百花园原名“万花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末年郝省谦任曹州总团练时,在家乡洪庙村(今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百花社区)大修牡丹园,周围遍栽桃树、梨树、柿树,搜集牡丹、芍药稀有品种和各种奇花异草,种于园内。他还在园内打井修塘,养殖金鱼、鲤鱼,名为郝家花园。1949年后,当地在明清何家花园、郝家花园等私家牡丹园林的基础上,建立了曹州百花园,园内目前尚存多棵明清牡丹。
据孙文海介绍,孙荣禄当时在郝家花园做花工,培育了不少传统牡丹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紫绒莲”。目前的“紫绒莲”高两米多,冠幅在两米多,枝繁叶茂,上面的牡丹角已经长成。“立秋前后,这些牡丹角就成熟了,我们要采摘下来,扩繁育种。”孙文海说。
孙文海是菏泽知名的牡丹专家,其事迹也被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过,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家族养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其高祖父孙荣禄。他随后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手抄资料。资料上面显示,自孙文海往前追溯,其父亲孙景玉(1934——2019),祖父孙广道(1913——1986),曾祖父孙守敬(1893——1955),高祖父孙荣禄(1870——1928)。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已成为菏泽乃至中国牡丹种植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生培育400多个牡丹新品种
“这株牡丹就是‘景玉’,白色系,花白如玉,游客非常喜欢。”在曹州百花园连廊西侧,孙文海指着一株牡丹对记者说。
“景玉”,这是一个以孙文海的父亲孙景玉名字命名的牡丹品种。记者眼前的这株“景玉”牡丹,高约1.5米、冠幅在2米左右,长势茂盛。
“每次看见‘景玉’牡丹,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他为培育牡丹新品种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孙文海说。孙景玉,人称牡丹界的“袁隆平”,耗费40余年的心血,培育了400多个牡丹新品种。孙景玉深受家庭浓厚的牡丹氛围熏陶,孙文海回忆,其祖父自幼就教父亲识别牡丹品种,孙景玉在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够识别上百个牡丹品种。
20世纪50年代,孙景玉进入曹州百花园工作。出于对牡丹的挚爱之情,他一边养护园内的牡丹,一边琢磨新品种的培育。“那时候培育新品种主要是靠自然杂交,也就是花开之后,通过风和蜜蜂进行授粉,秋季结籽后,挑选长势优良的牡丹将牡丹籽收集起来,再进行分类,分开种植。”孙文海回忆。在培育牡丹新品种时,孙景玉天天待在牡丹园内,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因为担心新品种被偷,孙景玉每天不到四点就起床,晚上十二点以后才敢入睡。
从1956年到1996年,孙景玉一直住在牡丹园内,毫不夸张地说,曹州百花园内的多数牡丹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父亲照顾牡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孙文海说。
“赛雪塔”命名为“景玉”
“‘景玉’牡丹是我父亲通过‘人工定向杂交’在1976年培育的。当时,选择的母本是‘宋白’,父本是‘凤丹白’。因为‘宋白’花型特别好看,但长势很弱,而‘凤丹白’是野生牡丹,长势壮,而且开花早,单瓣花粉多,两者正好互补。”孙文海回忆,“选的‘父本’一定要比‘母本’开花早,收取‘父本’上的花粉后要先晾晒两天,再给‘母本’授粉,而且一朵花要连授粉三次才行。”
20世纪70年代,孙景玉新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开花。这种牡丹花初开粉白色,盛开白色,皇冠型,长势强,成花率特高,赛过传统品种“白雪塔”,于是初步定名为“赛雪塔”。1981年,为纪念其作出的突出贡献,“赛雪塔”被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的专家命名为“景玉”。
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花卉展览会上,“景玉”牡丹吸引了众多专家的目光,获得优质新品种奖。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景玉”牡丹再创佳绩,获得银奖。
据了解,孙景玉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先后在各种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金、银、铜奖及其他大奖,为我国牡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孙文海说,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六七年才能初开花,其中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景玉”牡丹花朵硕大,花开雪白,已经成为白色系牡丹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看到花开雪白的“景玉”牡丹,就会令人想起顶着一头白发、在牡丹园中忙碌的孙景玉。如今孙景玉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因为“景玉”牡丹,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难能可贵的是,孙景玉不仅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菏泽牡丹,还把自己的儿子带进了牡丹园。“当时牡丹园工资低,年轻人不愿意来,父亲谆谆教导‘牡丹是个宝,咱不能丢’。”孙文海回忆,1985年,他被父亲带进曹州百花园,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2004年夏季连续暴雨,牡丹园里积水严重,年逾古稀的孙景玉带领孙文海连续三天往外排水。父子二人每天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已经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泥水了。中科院植物所牡丹专家王亮生研究员恰好在菏泽,看到孙景玉、孙文海在雨中忘我工作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这父子二人真是把园子当成了家啊。”
责任编辑:刘亚
7月6日,山东省第十五届“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菏泽鲁西新区“曹州武校杯”选拔赛正式开幕。菏泽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兰芳,鲁西新区教育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宏,菏泽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公共体育部主任张学庆,曹州武术学校校长贾振东,鲁西新区教育[详细]
7月4日,郓城县宋江武校全体师生为参加2023年山东省武术散打男子锦标赛的教练和运动员们举行了欢迎仪式。[详细]
6月28日,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举行欢送仪式,欢送东方武术学校舞狮队9名队员赴香港演出。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舞狮队受到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以下简称“庆委会”)邀请,于6月29日赴香港,参加6月30日至7月2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活动演出。[详细]
6月20日,2023年菏泽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启动仪式暨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在菏泽市牡丹区润泽小学举行。[详细]
6月19日,由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主办,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承办,菏泽市太极拳文化研究会、法正项目管理集团协办的2023年山东省高等院校太极拳锦标赛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正式开幕。[详细]
为进一步加强菏泽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根据省体育局工作要求,6月11日—13日,为期三天的2023年菏泽市太极拳一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班在单县举行。国内著名教练、裁判杨品红、宋晓忠两位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方式为参会人员进行授课,来自菏泽市各县区的太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