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敢当时评

众声喧哗时代,谁在“恶作剧”?

2014-03-21 11:29:00 作者:王垚烽  来源:大众网
3月19日,一则名为“青岛市技师学院老师持扫帚暴打学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显示,在一间教室里,一名男子手持扫帚,对身着校服的学生挨个进行殴打。大众网记者为此采访了青岛市技师学院,学校经过调查发现,视频中打人的并非该校教师,而是该校一名学生,所谓“暴打”也不属实,实为同学间的“恶作剧”。并且视频标题遭到了篡改,视频中“啪啪”的打人声系配音。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王垚烽

      3月19日,一则名为“青岛市技师学院老师持扫帚暴打学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显示,在一间教室里,一名男子手持扫帚,对身着校服的学生挨个进行殴打。大众网记者为此采访了青岛市技师学院,学校经过调查发现,视频中打人的并非该校教师,而是该校一名学生,所谓“暴打”也不属实,实为同学间的“恶作剧”。并且视频标题遭到了篡改,视频中“啪啪”的打人声系配音。

      “校长猥亵幼女,老师暴打学生,这世道究竟怎么了?”这是该起事件被传上微博后,我看到的一位博主的跟帖留言。的确,如果仅仅根据微博上那只言片语的描述,很容易激发起人们类似的愤怒,这既是由于事件本身的张力和冲突性所致,也与时下的校园丑闻所营造的舆论大环境有关。但现实的吊诡之处恰恰在于,很多时候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当“恶作剧说”取代“暴打论”,成为事件的最终真相,打脸的岂止是那些愤愤难平的围观者?

      事实上,类似的遭遇我们已经撞上不止一次。还记得此前发生在北京街头的那起所谓“老外扶大妈遭讹诈”事件吗?同样的劲爆开头,同样的群情激奋,同样的剧情突变,还有同样的尴尬收场。问题是,如果我们任由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么不仅原本无辜的当事人可能“躺枪”,而且势必透支网络的公信力,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有人说,谣言、假新闻之所以最容易从网络中产生,与其本身较低的传播门槛、瞬时的传播速度、无限的传播空间等特质有关。这话本没有错,但越是这样的现实,不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吗?虽然我们无从查证究竟是谁把这段视频传上网,又是谁将标题改为“青岛市技师学院老师持扫帚暴打学生”,但显而易见,如果没有这“恶作剧”般的行为,就不会有后来的风波。也许,始作俑者并没有什么恶意;也许,只是觉得逗人发飙很好玩,但这并不能回避其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事实上,学会“自我把关”不仅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起码的媒介素养,更是转型中国,最最亟需的公民精神,它甚至关乎我们这个民族能否平静、顺利地驶过“历史的三峡”。

      当然,闹剧之所以会发酵成公共事件,作为中介的传播者,尤其是那些加V的大咖、媒体的公共账号,同样负有责任,同样应该反思。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随手转”、“随手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万一所转、所评的“新闻”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严重的事实偏差,那会怎样?答案是,不仅会帮倒忙,扩大其负面影响;同时,对于自身的声誉也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伤。而一旦没有了公信,成了散布流言的“中转站”,那么不论对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来说,不啻为一种致命的打击。睽诸古今中外那些屹立不倒、受人敬仰的媒体,哪一家不是像爱惜生命一样地爱惜自家的招牌?

      众声喧哗时代,谁在“恶作剧”?是时候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否则,说不定明天睁开眼,你就可能成为那位讹人的“大妈”、那名打人的“老师”,那可如何是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