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
014.jpg
网事如歌,菏泽市第三届网络歌手大赛
11.jpg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ss1.jpg
菏泽轧死流浪汉的哥的艰难理赔路
QQ截图20140701154955.jpg
今年3月28日,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在党的群众...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女性
国人患卒中为何多在脑部?
2014-11-04 18:59: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10月29日是第九个“世界卒中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需高度关注。

  ■打破砂锅

  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卒中情况比较特殊,与别的国家有差别,面临特殊困难。请关注——国人患卒中为何多在脑部?

  10月29日是第九个“世界卒中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需高度关注。

  非致残性卒中需高度关注

  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在全球3000万卒中病人中,中国约占三分之一。

  王拥军介绍,卒中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其发病的路径,第一是易感基因,如果你有中风家族史,那么你发病的概率就比别人多5%—10%。如果加上危险因素,就会发生亚临床病变,动脉会出现狭窄、闭塞。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临床病变。

  “临床病变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卒中两类。”王拥军解释说,目前,我们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出血性卒中,三分之二的人是缺血性卒中。而卒中现在又细分成致残性和非致残性,有将近一半的人治愈后可没有后遗症。

  而亚临床病变,即血管出现问题但临床还没病状,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王拥军透露,从今年开始中国一直在推一个概念叫做“非致残性高危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这种病人是治疗的最佳人群,治疗不好转成致残性就完全残废了。

  “中外”卒中四大差异

  提起卒中大国,王拥军坦言,中国卒中情况与别的国家有差别,面临特殊困难。

  首先,是病人年轻化。世界卫生组织去年认定,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个国家是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卒中的死亡率方面,中国是死亡率次高的国家。数据证明,中国卒中患者的发病和死亡之间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中国平均发病年龄是63岁,美国平均发病年龄是73岁。

  其次,研究跟不上。过去一百年间,美国卒中死亡是每年都降低,中国正好相反,每年死亡递增10%。如果欧美国家卒中患者持续走低,他们的研究投入就会放缓。“美国分析卒中下降的原因,一是血压下降,一是研究投入。中国的研究和投入跟不上,这是个巨大困难。”

  第三,疾病严重程度与经济有关。中国过去5年跟踪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轻病人越多,重症状越少。北上广的病人症状轻,老少边穷地区病人就重。

  第四,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位置不同。西方国家在缺血性主要病变是颈动脉,中国则是在颅内。中国病人中因颈动脉发病的不到5%,单纯颅内发病达到37.5%,颅内颅外联合发病是9.1%,加在一起是48%以上。病变原因仍然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硬化的治疗永远是主线,我们今年要启动抗击动脉粥样硬化行动。”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菏泽大众网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翟晨晨
首页<<12>>末页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