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卒中情况比较特殊,与别的国家有差别,面临特殊困难。请关注——国人患卒中为何多在脑部?
10月29日是第九个“世界卒中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需高度关注。
非致残性卒中需高度关注
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在全球3000万卒中病人中,中国约占三分之一。
王拥军介绍,卒中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其发病的路径,第一是易感基因,如果你有中风家族史,那么你发病的概率就比别人多5%—10%。如果加上危险因素,就会发生亚临床病变,动脉会出现狭窄、闭塞。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临床病变。
“临床病变可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卒中两类。”王拥军解释说,目前,我们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出血性卒中,三分之二的人是缺血性卒中。而卒中现在又细分成致残性和非致残性,有将近一半的人治愈后可没有后遗症。
而亚临床病变,即血管出现问题但临床还没病状,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王拥军透露,从今年开始中国一直在推一个概念叫做“非致残性高危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这种病人是治疗的最佳人群,治疗不好转成致残性就完全残废了。
“中外”卒中四大差异
提起卒中大国,王拥军坦言,中国卒中情况与别的国家有差别,面临特殊困难。
首先,是病人年轻化。世界卫生组织去年认定,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个国家是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在卒中的死亡率方面,中国是死亡率次高的国家。数据证明,中国卒中患者的发病和死亡之间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中国平均发病年龄是63岁,美国平均发病年龄是73岁。
其次,研究跟不上。过去一百年间,美国卒中死亡是每年都降低,中国正好相反,每年死亡递增10%。如果欧美国家卒中患者持续走低,他们的研究投入就会放缓。“美国分析卒中下降的原因,一是血压下降,一是研究投入。中国的研究和投入跟不上,这是个巨大困难。”
第三,疾病严重程度与经济有关。中国过去5年跟踪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轻病人越多,重症状越少。北上广的病人症状轻,老少边穷地区病人就重。
第四,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位置不同。西方国家在缺血性主要病变是颈动脉,中国则是在颅内。中国病人中因颈动脉发病的不到5%,单纯颅内发病达到37.5%,颅内颅外联合发病是9.1%,加在一起是48%以上。病变原因仍然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硬化的治疗永远是主线,我们今年要启动抗击动脉粥样硬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