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放还是不放?烟花爆竹座谈会充满“火药味”

2014-01-23 09:40:00 作者:张晓帆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市环保局公开的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除夕夜,在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18时至次日凌晨2时,PM2.5平均浓度值较之前的10时至18时升幅达到201.3%。青岛市环保局公开的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除夕夜,在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18时至次日凌晨2时,PM2.5平均浓度值较之前的10时至18时升幅达到201.3%。

      该不该燃放
      “禁止是禁止不了的,它承载了很多文化的、民俗的、心理的元素,只能是倡导少放。关键是如何减少烟花爆竹中的有毒化学物质……”青岛市商务局商贸处副处长牟青说。
      “都有毒!”牟青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青岛市市南区湛山社区居民杨贵枝打断了:“我不同意你这个说法。放鞭炮,对人危害那么大,根本没有坚持的必要。”
      “前几年,青岛一度禁止燃放,但禁止不了。”牟青解释政策落地的难度。
      “还别说,就是因为这几年放开了,才把过年放鞭炮的坏习惯重‘拾’起来了。”杨贵枝不服气地说:“过一个祥和年,不一定非要放烟花,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饺子,喝着团圆酒,看看春节晚会,是最好不过了。”
      1月21日,青岛市召开的春节期间文明燃放烟花爆竹座谈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番“火药味”十足的对话。会上,青岛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商务局等五个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及部分市民代表畅谈烟花爆竹燃放问题,并发出了《关于春节期间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
      “烟花爆竹是少放还是不放,限制放还是禁止放,市民很关注。现在,中央要求不奢侈浪费,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它对环境的危害,在多种因素带动下,燃放鞭炮的少了,鞭炮销售点也减少了。”青岛市安监局工矿商贸处副处长魏永锋说。
      青岛市环保局公开的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除夕夜,在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18时至次日凌晨2时,PM2.5平均浓度值较之前的10时至18时升幅达到201.3%。
      不少与会人员认可通过创新形式来改变这一习惯。青岛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宋天顺说:“可以用电子鞭炮、锣鼓队来替代,让放鞭炮的习俗逐渐淡去。”
    谁在燃放烟花爆竹
      “小学生有放鞭炮的,初中生少了,高中生基本没有。放寒假之前,学校给每个学生都下发了假期通知,特别提到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青岛39中的学生代表李维耕建议,可以减少鞭炮长度或装药量,既迎合过年的习俗,也能让大家逐渐适应。
      共青团青岛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婷很赞同李维耕的说法。她说,青岛有48万小学生、44万中学生和33万大学生,作为承上启下的群体,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形成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氛围。
      “我觉得现在市民放的少多了,放的最多、最响的是商家。佳世客步行街附近,每年初六、初七是商家集中开业的时间,整条街都放,放得惊天动地,碎纸片好几层。”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主体,青岛市妇联宣传部部长谭成英认为,管理好商家是关键,特别是在初六、初七这种燃放集中却又禁止燃放的时段,各部门应联合执法。
      在麦凯乐青岛公司副总经理林毅看来,很多商家之所以热衷于燃放鞭炮,主要是认为这样预示着生意红红火火,特别是在商家聚集的地方,这种做法又容易引起攀比,你放多少,我就放多少,你放多大规模,我就放多大规模。
    违规燃放如何处置
      “青岛并未出台专门针对商户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牟青说,目前只是在开行业会的时候,要求大型商企不放鞭炮,但没有制定具体的考核、检查制度。
      “要加大查处力度,凡是不在规定时间燃放的,就应进行查处、制裁。”青岛市市民文明巡访团成员宋桂华说。
      魏永锋说,青岛没有烟花制造厂,烟花爆竹管理主要是在运输、销售、储存、回收等环节,涉及到安检、公安、城管等六部门。
      按照《青岛市禁止制作和限制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今年的法定燃放日与往年一样,仍为6天,禁止销售和燃放的品种规格有7大类,划定了8类场所为禁止燃放区域。青岛市安监局今年还首次公布了个人燃放类产品最大允许药量。
      发现违规后,青岛市公安部门将依法没收违规烟花爆竹,燃放禁止燃放的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的,由公安部门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违规燃放引发火灾事故、或致人伤残、或造成财物损失的,将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市民发现违规燃放的,可以打电话向公安、安监部门举报。
      “只靠公安部门不行,有时候爆竹已经放完了,民警还没赶到小区。”宋桂华认为,这需要所有市民的努力,全民动员起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