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壹微尘:“慈善只为助人,不是搞名声”

2014-02-20 10:32:00 作者:  来源:山东商报
昨天,记者从聊城市委宣传部得到消息,他们已经找到了好心人“壹微尘”,但是对方并不愿意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双方只通了电话。随后,记者对“壹微尘”本人做了电话采访,言语间,记者感受到其低调、热心、亲切。近20年的慈善坚守,他说更愿意这样默默地做下去,甘心只做一粒微尘,并期待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1月22日,南京鼓楼区社会福利院内,老人们与红十字会人员等合影。当天,来自山东的“壹微尘”得知院内有很多革命老人,他主动联系前去慰问,为106位老人每人发放200元慰问金。

        昨天,记者从聊城市委宣传部得到消息,他们已经找到了好心人“壹微尘”,但是对方并不愿意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双方只通了电话。随后,记者对“壹微尘”本人做了电话采访,言语间,记者感受到其低调、热心、亲切。近20年的慈善坚守,他说更愿意这样默默地做下去,甘心只做一粒微尘,并期待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记者陈心如

      投影
      还原“壹微尘”

      他的网名:
      “一微尘”,朋友帮忙捐款时也用“壹微尘”
      他的产业:
      在青岛、宁波等许多城市都有公司
      行善原因:
      在北京被撞,一民警救了他,垫付药费后悄然离去,深受触动
      这样选择救助对象:
      看报或到慈善机构看推荐名单,先让员工核实情况,只救助那些肯上进的人
      他并不觉得“孤独”:
      他说,其实做公益的人比较多,很多像我这样,他们也都是隐形的,隐藏的也很深

      他的慈善观

      “我坚持这么多年下来,精神上有满足就行了”“慈善最主要就是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不是去搞个名声”“太高调了,多少都有虚假的成分,我想力所能及的做慈善,那是我自己的事,想踏踏实实的做”“暴露没有事儿,我可以去别的城市做,或者用别的网名,名字一换,我就继续做,那就又是另一个人了,问我,我也不会承认”

      对话
      他的感受——听到“谢谢”,很欣慰

      记者:你资助的一名大学生给聊城市委写了感谢信,现在全城都在找你,你知道后心情如何?
      壹微尘:当地的一个记者给我打了电话,我才知道的。高调的方式没有必要,我的观点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比较传统。我坚持这么多年下来,精神上有满足就行了。我不说太多理由,听起来挺假的。慈善最主要就是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不是去搞名声。我还是想坚持低调做慈善的风格,做好事不留名。
      记者:受助者陈建一定要跟你说一声谢谢。
      壹微尘:听到谢谢,很欣慰。陈建是当地红十字会推荐的,他的家境比较贫寒。小伙子不错,他比较腼腆。我承诺他了,我这个人很讲信用,他可以来我公司,他学的公司能用的上。

      他的动机——被感动过,我要跟他学

      记者:报道后,我们发现你做的好事其实有很多,已经帮助了不少人了吧?
      壹微尘:做慈善得有快20年了吧,全国各地都有。
      记者:能坚持近20年,背后是什么样的动力呢?
      壹微尘:我也曾经找过一个人,20多年前,我在北京被一辆公交车撞倒,一名公安民警救了我,还帮我支付了医药费,没留下名字就走了。他救过我,我找不到他,我觉得这个人很高尚,我要跟他学。我这样做,他要觉得这个人他没有白救就行。

      他的原则——不上进的,再穷也不帮

      记者:那在选择救助对象的时候,会有标准吗?
      壹微尘:我当然有。一定是要志气坚定,他想向上的。比如我去甘肃,那个人想读书,是个残疾人,我就可以长期资助他,因为他想读书。但是有的人,你给他钱也没有用。我去过很多穷的地方,牛啊,羊啊,都给过他们,第二年再去,牛羊都没了,都被吃掉了,那我就再也不去了,哪怕是再贫困,我也不去了。
      记者:这些年来,你资助过贫困学生,还给福利院等慈善机构捐款捐物,这些受助信息,你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壹微尘:我在公司里订了报纸,各个地方的都有,我到任何一个分公司,青岛啊,宁波啊,公司里的人知道我喜欢看报,当天的报纸都会留给我。我看到有感人的,就会记下来。还有就是每个地方的红十字会,或者慈善机构,他们那里有表。我去的时候,他们会提供给我,工作人员拿给我,给我推荐,我就会选择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有上进心的,登记表里都有备注。而且是长时期的帮助,我都是一对一的。

      他的感染——自掏腰包,鼓励员工行善

      记者:会发动周围的人一起做慈善吗?
      壹微尘:会啊!长期资助的,我没空的时候,我会喊当地公司的人去,一般是部门经理以上的人去,员工就不好去了,人太多。他们去了以后,捐款的发票都交到我这儿。他们去的时候,也可以用他们本人的名字,钱照样捐,票据放我这儿。
      记者:他们捐款你给报销?
      壹微尘:不是放到企业报销,我自己处理,和企业没有关系。我现在应该也捐了两三千万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拿一分钱放到企业里去抵税。国家为了鼓励大家多做慈善,是有这样的政策,但是从我个人觉得,你凭什么把自己企业的钱,自己拿去做好事去了呢?

      声音
      “身份若暴露,换网名继续”

      记者:我们在网上看到,早在年前,德州的媒体就曾寻找过你?
      壹微尘:德州那边有公司,我在那边资助的人也很多。他们找我,也有当地媒体和政府官员给我打电话,有我资助过的人提供了我的电话。因为全国做生意,我有很多电话号码,但现在已经有3个号码暴露了,北京的、聊城的,还有一个济南的。互联网太快了,也担心自己的身份会暴露。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呢?会不会排斥媒体的采访报道?
      壹微尘:我不想那么累,我一直在隐瞒,有时候,我去看一个人,媒体可能已经报道了,我觉得很感动,并不会让记者带我去,我都是喊同事先去看一下,如果有记者在,我也不会进去。太高调了,多少都有虚假的成分,我想力所能及的做慈善,那是我自己的事,想踏踏实实的做。
      记者:你现在这么受关注,是不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
      壹微尘:其实做公益的人比较多,很多像我这样,他们也都是隐形的,在广西,我有一个合作伙伴,媒体报道后,我才知道,他捐了学校,总共也得有500多万了吧,他隐藏的也很深。我周围认识的人,生意都做的比较大,但他们做好事都很低调。
      记者:万一哪天身份暴露了呢?
      壹微尘:暴露没有事儿,我可以去别的城市做,或者用别的网名,名字一换,我就继续做,那就又是另一个人了,问我,我也不会承认。我的网名是“一微尘”,朋友帮我捐款时,也用“壹微尘”,但名字无所谓,如果能达到一个群体的效果,那就更好了,这是我所希望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