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过,大人上班,孩子开学,道路拥堵又成了大众话题。再加上掺和进来的雾霾天气,节后各项道路工程的开工禁行,“治堵”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堵”?如何治理“堵”?城市交通如何“调”结构?本报就此展开话题,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越治越堵,不治更堵,
长期缓堵”
“从历山路南首,沿经十路东行至奥体中心,不到8公里。早晨8点出门,路上需要40分钟;9点出门,25分钟;9点半出门,最快只需15分钟。”开着私家车在济南市奥体中心附近上班的小王,每天都按这张表安排自己的出门时间。“下午最长的一次堵了一个半小时。”
人人喊“堵”的背后,是“堵的谁?”“哪条路堵?”“哪个时间堵?”
“济南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城市布局结构、路网结构和出行结构等,决定了拥堵问题更加突出,短期内不可能依靠治理实现一顺百顺。”济南市相关领导坦言,“‘越治越堵,不治更堵,长期缓堵’这三句话,是对济南城市交通现实和近期治堵目标的真实表达。”
从城市布局结构上看,东西狭长带状分布,布局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职住不平衡,规律的交通潮汐现象,更加剧了拥堵;从路网结构上看,高快一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匹配,干路支路与慢行系统不匹配,不仅慢行系统不足、公交线网覆盖率不足,还存在很多瓶颈路、断头路;从出行结构上看,公交分担率不足20%,出行结构很不合理。再加上不尽合理的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这些结构性矛盾集中作用的表现就是一个字:“堵”。
济南市政府分管领导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2万辆,并以每年20万辆的速度不断增加。从市政部门的统计数据看,去年新建改造道路共39条,目前实际完工和在建的道路里程不过52公里,加上交通部门、各区新建改造的城区道路也不超过100公里,道路的增长永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人车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意味着,靠一味修路,永远也解决不了交通拥堵问题,只有立足现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
限购?限行?
“能否再为治堵下一剂‘猛药’,比如,推出机动车限购政策。”在年初举行的济南市“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济南应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样,实行车辆限购摇号、单双号限行,既能控制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又有利于防治环境污染
“尽管目前济南交通形势严峻,但还没到交通极度拥堵甚至瘫痪的状况,再者,限购也和当前国家大的政策和人民群众拥有的权利不符,目前还没有出台机动车限购政策的打算。”济南市交警支队政委曹凤阳在回复人大代表时表示,即使交通拥堵和雾霾天气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在出台机动车限购政策之前,政府相关部门也将会通过举行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地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要治理交通拥堵,要在限行上下工夫,从建设立体交通、优化公共交通、改变市民出行理念上下工夫。”曹凤阳介绍说。其实,限行不仅仅是指单双号限行,像公交专用线,某些道路、某个时段的禁行,都是限行政策的一种。
济南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举办期间,曾短暂地实行过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政策。在济南市政府去年11月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也规定当空气污染发布红色预警时启动I级应急响应措施,其中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公交、出租等民生保障车辆和正在执行紧急公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及电力抢险等车辆除外),增加公交车运力,延长公交车营运时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延长营运时间信息。
以静“治”动
治堵,是已成为济南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大事。
这两年,济南市根据交通的潮汐规律、动静态变化、出行习惯方式、公交网络、快慢行系统等济南实际,编制了治堵三年行动计划,颁布了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推出了公交优先发展等相关政策。形成了综合、系统、完善的整体治堵方案,为科学治堵、依法治堵、文明治堵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可变车道’,以各区为主体的社区微循环改造,都实现了一举多得、效果倍增效应。”济南市政府分管领导告诉记者,去年全市累计完成了50条道路综合整治,开辟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2条次、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270辆,仅历下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去年就投入1.5亿元。山东大学测算数据显示,去年市区路网通行能力比上年提高8%、早晚高峰持续时间平均减少15分钟。
“致力于强化静态交通管理,以静‘治’动是眼下济南市正在采取的一项重要治堵举措。”济南市政府相关领导介绍,动和静是交通管理的两个方面,必须同步推进,一并解决。
按照今年1月8日,济南市召开的市、区两级停车管理办公室组建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作为治理交通拥堵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具体措施,市、区两级“停车办”工作人员争取10天内到位,春节前完成组建工作,同时完成停车公司筹建前期准备工作,为节后进行注册、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和各区要按照分工,完成停车泊位施划、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停车管理人员招募培训、统一票据、建章立制等相关工作。2014年,静态停车管理将是济南治堵的一个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