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网站 新鲜褪去,网上祭祀温而不火

2014-04-06 10:03:00 作者:牛远飞  来源:大众日报
网上祭祀方便表达对先烈、先辈的崇敬之心、缅怀之意,是一种绿色、现代的祭奠方式。”……  4月4日早上8点多钟,记者见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邹德真时,她正拿着对讲机,调度各项工作的开展。

      网上祭祀方便表达对先烈、先辈的崇敬之心、缅怀之意,是一种绿色、现代的祭奠方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祭祀网站温而不火,甚至有些冷清……

       陵区:祭扫车队排“长龙”

      “各单位注意,今天祭扫的人数将达到高峰,请大家维护好秩序。”

      “纪念馆收到!”“纪念广场收到!”“门岗收到!”……

      4月4日早上8点多钟,记者见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邹德真时,她正拿着对讲机,调度各项工作的开展。

      “今天是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天前来祭扫的市民特别多。”邹主任向记者介绍,从3月28日到4月7日,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平均每天要接待近4000人。“我们全体职工已经连续3个星期没休过班了。”

      记者跟随邹德真到园区巡查,前来祭扫的车队已经排起了“长龙”。“现在私家车太多了,超出了园区承载能力,祭扫高峰时,多数车辆无法进园,导致门口的主干道英雄山路拥堵不堪。”邹德真说。

      市民:穿着睡衣献花怎么行?

      “2008年3月,我们建立了济南市第一个网上祭扫公益性网站,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100多位烈士的相关资料,都可实现网上查询。”在陵园办公室,邹德真打开电脑,登录“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网站,在网页的显著位置设有网上祭奠功能。点击进入,又分为“祭奠烈士”“祭奠老干部”等项目。输入烈士的名称,就可以为他们“献花”“点烛”“留言”。

      记者在网页上看到这样一句留言:“爷爷,您戎马一生,为国捐躯。因为远隔千里不能亲自到墓地看您,在这里为您祭上一杯水酒,点上一支香烛,表达我对您永远的怀念!”

      “有了这个网站,市民可以在电脑前随时随地寄托哀思,特别是家在外地的亲属,不用再千里迢迢赶到陵园祭奠。”邹德真告诉记者,“开通第一周,适逢清明节,就有5200多位烈士家属进行网上祭祀,悼念留言达6000多条。”

      虽然便捷性显而易见,但多数祭祀网站温而不火,甚至有点冷清。记者询问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情况,邹德真坦言,“目前网站的总点击量为59万多次,开通前三年就占到了近40万次,新鲜劲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最近3年点击量不足1/3。”

      在陵园现场,静视墓碑,献上鲜花,那种庄严肃穆是虚拟世界所缺乏的。邹德真说,“这是网上祭祀火不起来的一个原因。”

      记者随后在陵园采访了一位市民,她的一番话令人深思。“学校也提倡孩子通过网络祭祀先烈,可我儿子登录网站时,身上穿着睡衣,一边放着流行音乐,一边在网上给烈士献花,这怎么行?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这位市民说,“所以我还是坚持带孩子来陵园扫墓,寄托哀思。”

      专家:网上追远,亦为厚德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研究祭祀文化多年,他告诉记者,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就可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但是,祭宗敬祖、表达哀思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网上祭祀是祭祀文化发展到现代的一个新生派系,应当积极支持,不断改进,促其健康发展。”

      记者又采访了一些专家和网站工作者,他们提出许多建议,如减弱网站祭祀的虚空性,利用二维、三维图像,设置形象化的私人墓园、心愿树陵地等,使祭者登录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如,发挥网络信息优势,突出人性化、个性化。可在网上建立家庭纪念馆,粘贴亲人生前照片,设立“家教经典”、“家风祭祀”等栏目,选取老人生前典语名言,记录先辈教育子女的生动故事。网上祭祀之日,重温这些往事与教导,是传统祭祀方式难以办到的事情。

      还有人提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倍关注网上祭祀,研究出台相关措施,按照国家民政部“倡导网上纪念”的要求,重点支持一些专业纪念网站,促进殡葬深化改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银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