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20年的轨道交通
一朝破题
路畅了,“圈”就紧了
2013年12月29日,济南轨道交通R1线建设启动,地铁加轻轨的模式拉开了济南轨道交通时代大幕,这也让所有济南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济南开始探索轨道交通,曾因保泉争论,规划三度被搁置。十几年反复争论中,道越修越宽,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
32岁的交警康睿,放弃开车上班两年了。早上,这位浓眉大眼的小伙,从家骑自行车到交警大队,用时不到半小时。而他妻子开车上班,还常堵在路上。作为交警,康睿的选择有些无奈。“济南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车辆平均时速不到20公里,最低时速仅为4公里,与步行相当。”
一份调查显示,济南公共交通出行率不到20%。如果公共交通分担量达不到65%,那么拥堵注定无解。仅靠地面巴士,显然无力完成这个任务。国际先进大型城市,轨道交通是必选。到2012年,中国数十个省会,除拉萨、海口等极少不需地铁的城市外,济南是尴尬的局外者。
地铁为何迟迟不建?“泉水为难泉城。”主持济南轨道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的市发改委副主任姬锋说,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修建地铁那时起,泉城“能不能建地铁”的争论便没停过。
不搞轨道交通,济南再发展下去,必是一座堵城;要建轨道交通,万一破坏泉脉,就会成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