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是山东省西南部一个平静的县城,在古代,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成就武功”的地方,因此而得名。世易时移,古代的武功早已成为历史,但一支新的部队重新在这里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书写着新的辉煌,实践着新时期的强军目标,这支部队就是山东成武武警中队,一支新时期“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
战士付强是成武县武警中队的一名新兵,作为大学生战士,入伍一年以来,付强清楚地看到自己褪去了不少学生气,具备了武警必备的良好素质。他说:“我来这儿一年,从体力上来说吧,因为武警遇到突发事件或者灾害还是要靠体力,我刚下连的时候只能做20个俯卧撑,但我现在一口气能做150到200个俯卧撑,20和200这个数字的对比最能反映出我们这些新兵的变化。此外还有很多技能,比如犯人逃跑、我们排长都会教给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怎样应对。”
付强的变化不是突如其来的。他坦言,进入武警成武中队后,在队里刻苦练兵的氛围带动下,他每天训练的时间都在5个小时左右,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和执勤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训练了。正是因为成武中队对提高军事素质的这种“狂热”,才使得付强对自己完成各种任务充满了信心。
成武县武警中队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守护神”角色,中队数次参加反恐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要打造这样一支令人信赖的队伍,刻苦的训练功不可没。曾担任3年多中队指导员、近期调到上级支队任职的范承刚说:“我们借助成武的尚武文化,每年我们都请武术教练来给官兵教一些武术的动作要领和套路,大家也很喜欢学,也定期组织一些散打比赛来提高官兵的素质。我们每次参加支队总队的比武,都要做到保二争一,绝不下前三名。”
尽管中队军事素质过硬的“武林高手”不少,但中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当地看守所的外围武装警戒工作,中队的绝大多数武警官兵执行的主要任务是日复一日的站岗放哨。在平淡的生活中,官兵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继续以“能打胜仗”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对此,中队士兵刘德旭有自己的认识:“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我当时看得最多的一本书上说,君子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现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积累,我们现在的训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时刻准备着战斗。”
有一句话说,要干一件事容易,要坚持做一件事很难。而武警成武县中队则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换取了当地的平安。他们已经连续19年被评为“标兵中队”,获总队以上荣誉奖励160多项。
成武县武警中队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硬汉,但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他们也是自己的亲人。他们看到,官兵们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钱,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一双鞋破了也是自己补好;在官兵的辛勤劳动下,部队营房整洁、环境幽雅;有了中队设立的“爱心助学基金”,不少贫困学生重新燃起了求学的希望;当地敬老院经常会有官兵们去看望,帮老人们打扫清洁、拉拉家常……在成武县生活十余年的县委书记鲁志成多年以来一直对武警中队的形象赞颂有加:“平时在大街上、在学校、在机关,经常都能看到武警战士的英姿。当时老营区和县委机关在一条街上,每天下午5点多都能看到武警战士推着垃圾车清扫垃圾,每年冬天下第一场大雪的时候,在街上清扫积雪的恰恰也是武警,在学生新学年开学时,帮着搞军训的也是我们武警战士。这支部队平常在成武大地上、在老百姓心目中是非常活跃的。”
在成武采访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当地民众发自内心的对武警官兵尊敬、爱护。家住武警部队附近的张大爷今年72岁高龄,仍然带着老伴每天到部队帮助战士们种菜,并且分文不取。张大爷说:“咱也不准备要钱,给钱也不要。(因为)逢年过节,他们米面油酒都给我送到家里。这些战士都很听话,站队特别整齐,另外一个我来了之后,战士都很勤劳,干活不用指点,领导也很负责。”
在新的形势下,一支人民军队应该是什么样子,成武县武警中队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他们本领过硬,形象良好,正符合习近平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武警山东省总队政委王爱国表示:“我们武警部队之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能够出色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责任,最主要的是要靠一批一批的我们基层的坚强有力的刀尖子来坚守岗位。成武中队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成武县中队正是坚决贯彻习主席的强军目标,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成长的一个先进典型,习主席这三句话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一个是我们的根本原则,一个是根本职能,一个是根本宗旨。这个基层单位是更好地践行了这三句话的充分体现。”
平凡不等于平淡,武警成武县中队正是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体现出人民军队的伟大之处。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成武中队来捍卫我们和平稳定的生活,为国家和人民保驾护航。(记者 韩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