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常慕城
本报记者 吴宝书
忠诚筑信仰 队魂代代传
司务长何彬调离武警成武县中队的那天早上,默默地用红漆将忠诚石上的“忠诚”两字描了又描,久久不愿离开。
忠诚石矗立在营区东边,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官兵们都要在石前学唱《忠诚卫士组歌》。
从1995年开始,中队把忠诚正直作为队魂,一茬茬官兵始终砥砺传承,躬身践行。每当干部调整、老兵退伍、新兵下队,中队都以特殊的“接风会”“送行会”,学队史、传队魂、背队训、讲队风。
2014年10月30日,中队政治指导员张志南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参加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其间,习近平主席向基层代表们提出了殷切的嘱托。返程路上,张志南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习主席的嘱托来筑牢官兵的信仰之魂。而交接仪式上那一幕又出现在他的眼前,激荡着他的血液——“张志南同志,你是第十四任成武县中队指导员,我们中队已连续书写了十余年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的历史、163项省级以上荣誉,现在我把缀满荣誉的队旗完整地交给你,希望你创造更辉煌的荣誉。”
忠诚于党最基本的是忠于职守,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武警成武县中队把强军要求落实到一岗一哨、一兵一卒,始终用“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的思想引导官兵。
“一开始对忠诚的理解就是听首长的话,听中队干部的话。后来慢慢对忠诚有了一些理解,感觉自己身上扛着什么。”战士陈小龙说。
中队里,“忠诚、感恩、报国”备受推崇,“队兴我荣、队衰我耻”叫得最响。
2007年5月,中队军事体育代表队从菏泽载誉归来,队里按照惯例组织锦旗签名仪式,可战士钱永德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锦旗上。
原来,支队举行运动会,中队原本各课目都遥遥领先,可400米接力时,钱永德由于冲刺过猛不慎摔倒……中队团体总分落到了第二。
“队长,我给中队拉了分,怎么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荣誉呢。”钱永德说。
时任中队长刘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这个签名给你空着,等着你争得荣誉再补签。”
自那以后,钱永德苦练军事技能,在一次军事比武中荣获“军事训练标兵”,光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如今,钱永德已从济南指挥学院毕业回队担任中队长。他说:“之所以再回中队,就是要把中队荣誉的故事讲下去。”
转了二期士官以后,一班班长毕雨樵感觉基础比较扎实了,平常训练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位退伍20年的老兵来到中队,当着队内官兵的面完成了双杠五练习动作,标准之高就连中队现役军人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毕雨樵觉得很惭愧:“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军事过硬的老兵,才能让中队这个荣誉一直接力下去。”
这支被总部首长称为“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连续20年被武警山东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15年年初,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军强军标兵单位”。
进来是块铁 出去是块钢
一个地处内陆小县、没有惊天壮举的普通中队,为何在军地高层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7月23日,班长王国启作为菏泽唯一一名军人火炬手,出现在济南奥运火炬传递现场。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就在几天前,他还为捍卫奥运盛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2008年7月18日,一伙不法分子携带雷管、炸药,流窜到鲁西南集结训练。情况万分危急,公安部门要求支队抽调14名尖刀骨干参与战斗。王国启临危受命,参与了行动。19日深夜,这伙歹徒将炸药装上雷管,正准备实施破坏,潜伏了6个多小时的王国启和战友们迅速出击,一下子将其全部制服。
“武艺练不精,不算成武兵”,这是中队的队训。因汉高祖“成就武功”而得名的古城成武,素有尚武习武的传统。中队把风行成武的大洪拳、小洪拳、梅花拳引进中队,每逢训练间隙、课余时间,都喜欢在操场上耍上几套、练上几招。
十几年前,中队老营房是由仓库改建的,低矮破旧。但斑驳墙体正中,一个由战士自己书写的硕大“武”字却历久弥新,为营区平添了血性和虎气。为这个字“描红”,是中队传扬“尚武”精神最庄重的仪式。
一下子练不出“两下子”。官兵们坚持每天踢沙袋、打拳靶、劈哑铃、抓沙包“四个一百”。中队曾2次搬迁,每次未建营房先建训练场、未添生活设施先添训练器材,官兵钟爱训练场胜过自己的宿舍。他们始终坚持迎着风雨练瞄准、冒着酷暑练攀登,每周至少1次五公里武装越野、每季1次长途拉练,让官兵在挑战极限中摔打钢筋铁骨,磨砺出“皮肤最黑、军装最旧、眼睛最亮、口号最响”的特有标志。
单兵强不算强,整体强才是真的强。在中队,灶台前的厨师也许就是训练场上的“武教头”,养殖种菜的小能手也许就是比武竞技场上的“刀尖子”。有两次总队组织军事考核,抽到了中队炊事班,竟然都夺得了第一名。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中队,这句口号变成了一组闪现着利剑锋芒的数字:中队连续30多年实现执勤目标安全无事故,先后制止犯人企图脱逃事件39起,圆满完成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中队先后夺得26个第一、创造11项纪录,连续21年保持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
成武县委书记鲁志成,早在15年前就与中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在成武担任什么职务,他都首先带领机关人员到中队对标学习。经过长期接触,他深有感触:“这个中队不一般,这些官兵不一般!中队是一所大学校、一座大熔炉,走进来是块铁,走出去是块钢。”
草木皆故事 点滴见精神
订阅32年的《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一张不少;31年前的缝纫机、小推车仍在使用;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不向家中要钱的约定坚持了17年;一棵石榴树,凝结了几代官兵的感情;一间工具房,装满了全体战士的智慧。
在武警成武中队,一草一木有故事,一点一滴见精神,角角落落有文章。
战士谢怡卓刚到中队时,班长让他用小毛刷清扫门窗角落,他觉得很无聊、不情愿。指导员知道后对他说,中队的荣誉就是这样一招一式干出来的。
简单的事做精致就不简单。他们清整营区卫生,打扫工具有区分:宿舍、食堂、卫生间工具一一作标记,不混用乱用;具体实施有步骤:室内打扫先笤帚扫一遍、后湿拖把拖一遍、再干抹布擦一遍、死角处小毛刷清理一遍;维护保持有要求:早饭前值班员检查、午饭后值日员巡视、晚点名值班干部讲评。
平常的事坚持做就不平常。中队1993年开展正“三相”、纠“三手”、紧“三带”、查“三扣”、剪“三长”、扬“三声”活动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官兵的站相走相、警容仪表成为驻地的一道风景线。
难落实的事大家做就不难。中队经过多年实践,把各项工作都细化到每个人头,大到执勤训练、教育管理,小到门窗玻璃、电灯开关。传承了近30年的工具箱,至今仍贴着一张1987年至1999年的责任人名单。
一次,一位支队领导的驾驶员到中队,伸手就摘营区的苹果,战士杨心株发现后,当即制止:“我们中队的苹果都有编号,谁都不能随便摘!”
铁锹坏了还得自己去修,为什么不再买一把?铁锹用完以后,把土冲干净,上面还要擦上油,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中队文书张路刚来的时候就是这种想法。融入了中队之后,他慢慢学会了勤俭,学会了勤快。
去年的一件小事,张路记忆犹新。一天吃午餐的时候,餐厅米饭炒得不是很熟,吃的人也不是很多,剩下的米饭就被倒进了喂猪的槽子里。刚吃完饭没多长时间,指导员检查时发现了倒掉的米饭,立即集合所有官兵。指导员先是讲中队勤俭节约的传统,然后自己吃了一口剩米饭,其他官兵人人都上去,一人吃了一口,把米饭吃完了。这件事情也给官兵们敲响了警钟:粮食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人人都要勤俭节约。
这些年,中队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始终没丢,官兵天天都过“艰苦奋斗日”,周周都听“艰苦奋斗课”。中队的小木工、小电工、小焊工、小泥瓦工自带“徒弟”,仍在传承。
1996年从成武县中队退伍的王荫才,把武警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厂子里,从流水线工人干起,先后被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副厂长,直到自己创办了天津本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的王荫才,时常惦念着中队。“我常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上天再让我年轻一次,我还当兵,还当成武兵!”王荫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