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健康资讯

专家警惕:耳周长“洞洞”,千万莫轻视

2013-11-02 14:47:00 作者:  来源:羊城晚报
几个月后,宝宝右侧下颌角的皮肤红肿如龙眼大,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是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合并感染。断断续续的抗感染治疗只是缓兵之计,频繁地切开排脓不仅让孩子遭受心灵创伤,影响颜面颈部美观,还增加了后续手术的难度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导读]三年前,小羽呱呱落地。孩子的降临让一家人忙碌而又幸福。宝宝半岁大的时候,妈妈无意中发现她右侧下颌角皮肤上有一个针眼大的“小洞洞”,但也没太在意。

    专家警惕:耳周长“洞洞”,千万莫轻视

      三年前,小羽呱呱落地。孩子的降临让一家人忙碌而又幸福。宝宝半岁大的时候,妈妈无意中发现她右侧下颌角皮肤上有一个针眼大的“小洞洞”,但也没太在意。几个月后,宝宝右侧下颌角的皮肤红肿如龙眼大,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是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合并感染。由于担心孩子手术后面瘫,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手术。在抗感染和切开引流治疗后,炎症暂时得以缓解。不料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小羽的瘘管又反复感染了四次,常常要切开引流。小羽的爸妈最后带着孩子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通过全面的检查和术前准备,在局部炎症消退后,小羽接受了精细的外科手术。术后小羽灿烂的笑容,让一直担忧其面瘫的爸妈松了一口气。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良嗣副主任介绍,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是人们比较陌生的颈部鳃源性疾病,包括瘘管、窦道和囊肿三型,前两种类型多见,常在学龄前儿童发病。窦道型仅有耳道内口或耳周外瘘口,内瘘口多在外耳道内,难以发现。外瘘口出生时已存在,呈针尖大小的皮肤凹陷,分布于耳垂下方附近,不易察觉。合并感染时局部有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反复发作者可出现肉芽或瘢痕组织。囊肿型常表现为耳前腮腺区囊性肿块。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一经确诊,应在炎症消退后手术,方可根治。由于第一鳃裂畸形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应该在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完整切除瘘管、窦道或囊肿。必须强调的是:年龄不是手术的禁忌。断断续续的抗感染治疗只是缓兵之计,频繁地切开排脓不仅让孩子遭受心灵创伤,影响颜面颈部美观,还增加了后续手术的难度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11/02/c_125639822.htm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晋伟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