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12月4日讯(记者 都慧芳)在院领导眼中,他可谓是德高望重——医德高尚,不争名逐利,时刻把医院和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甘当人梯“传帮带”;在众多医护人员眼中,他是鼎鼎大名的“大内高手”,只因其对内科疾病的诊断技术精湛又高超、人人称羡,一出手就能除沉疴、送健康;在同科室员工眼中,他是领头雁,且对待同事和病人如春天般温暖——他,就是成武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大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泰山医学成武教学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兼职教授何德安。
11月15日午后,携几分好奇,记者轻轻推开了该院呼吸内科的门扉,去感受何德安的人格魅力——
轻声探问寻谜底 “大内高手”展风采
穿行于呼吸内科静悄悄的病区长廊,记者发现病人大都在午休,而医生办公室的气氛却冷静而热烈:何德安正和几位医生就一份病历商榷着治疗意见,那份专注和严谨令人钦佩。随后,他们又通过互相提问的形式温习起14项核心制度,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而那份蕴藏于相视而笑中的和谐则呼之欲出,让记者也深受感染。
“前一阵子为达标,我将平时做的工作亮点提炼出来,研究规范,归纳为14项核心制度和指南,严格执行之余,还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背诵,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严格考核。呵呵,连我都能背得比小孩还快还准呢!”何德安看到记者造访,含笑解释。
“不高不矮,白白胖胖,走路四平八稳,待人和蔼可亲,号称“大内高手”,此人是谁?”端详着何德安的音容笑貌,采访前听到的一个“谜语”不禁跃上记者心头,事先知晓的谜面“何德安”也顿时鲜活了几分——呵呵,医院多高人,此谜够精辟!不过,体貌特征吻合还不算,待我细细探询这“大内高手”的由来。
何德安今年52岁,自1982年从原昌潍医学院毕业后,风华正茂的他就如一棵小树,植根于县人民医院内科岗位上。他不仅热忱为病人服务,而且向院领导和专家虚心求教,还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专业技术。
“刚来时,大内科才十二三人,办公环境也很简陋。不过,领导很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输送各科医生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全国顶尖医学院校学习。我本人也曾先后赴北大附院、上海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省立医院进修,刻苦研习,不断提高个人的医疗水平,并为医院引进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过敏原检查等,呼吸机的应用则挽救了很多因呼吸衰竭而生命垂危病人的生命。”何德安侃侃而谈,“经过30余年的发展壮大,当年的大内科如今已细化为8个科室,仅医生就50余人。而这些年,我跟着老领导和专家成长、提高,也学会了很多,所以说,内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个人的成长过程。”
随着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何德安带领全科同志认真组织引进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空白,提高了呼吸科的诊治水平。其主持并参与的多个课题的临床研究,1998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所撰写的《关于肺心病临床研究》等近30篇论文先后刊登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中国医药卫生》等国家级专业杂志上。
作为内科党支部书记,何德安不但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到吃请不到、送礼不要、拒绝回扣,清正廉洁,还积极协助医院开展“药品零差价”、“手术限价”等惠民工程,并制定各项制度,带动了所在科室的全体同志,影响着兄弟科室,使全院医德医风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一位离休干部在该院住院期间,其子从国外归来,再三邀请何德安和其他医生吃饭,以表达对他们悉心救治的感激之情,被婉言谢绝。不料,其子又改送红包,何德安坚辞不受,他却扔下就走。无奈,何德安只好把钱交到住院处,作为这位离休干部的押金使用。闻讯后,其子感激不已,逢人便夸——这只是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何德安所在的科室每年拒收红包20余次,拒吃请百余次,且坚决拒绝医药回扣。
感人事迹一串串 齐声夸赞敬意浓
说起工作,何德安如数家珍,可当记者询问起其感人事迹时,他却卡了壳,喃喃地说:“没啥特别的,也都是我应该做的。”倒是在场的医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起来——
医生侯代祥率先发言:“我和何主任一同进院,一个科室十余年,而今又在一起近7年,所以我最有发言权。他看起病来特别认真,病人焦灼,他却不急不躁,边宽慰边交流,深受赞誉;作为内科带头人,每逢年轻大夫独自值夜班,哪怕是冰天雪地,他也要赶来看看;遇到重病号,他帮着抢救完还不放心离去,一守就是一夜,白天还要接着忙碌。”
话音未落,一名叫李世谨的年轻大夫就开了口:“这一点我感受最深,2013年的一个冬夜,凌晨2点,一位患有肺癌的病人病情突然恶化,病情复杂,当时刚来医院一年的我担心自己处置不当,连忙向何主任电话求助。让我既惊讶又感动的是,仅10分钟,何主任就骑着自行车赶来了,滴水成冰的季节,他额头上居然滚动着汗珠……经过紧急处理,病人病情有所缓解,可何主任担心再有什么突发状况,硬是陪了我一夜!”
“我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就曾遭遇险情,一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厕后回病房时心脏骤停,晕倒在门口,把我吓坏了,恰巧赶上何主任怕我紧张前来壮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合力抢救,病人才醒了过来。”提及此事,已调到医院医务科工作的张勇还十分庆幸,“当时我光跟着抢救了,也没多想,过后才感到后怕:如果不是何主任及时出现,我或许会因为紧张而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别说,何主任真是神了!”
“还有一件事,我和众多同事至今难以忘怀”,侯代祥百感交集地补充道,“由于科室病人较多经常超负荷工作,何主任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领导和同事都劝他休息治疗,但他考虑到科室病人多、人手不够,就边上班边治疗,不舍得耽误工作。1998年,病情加重的他不得不赴京施行颈椎手术,可回来后不久就不顾创口尚未恢复好,执意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天,我正在急诊科值班,电话突然响起,一接听,才知何主任坐诊时晕倒了,忙赶来急救。看见他躺在检查床上一动不动,怎么喊都喊不应。那一刻,我和在场的医护人员又是感动又是难过……”
“前几年,县城一家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急诊科躺了一大片中毒又受伤的工人,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空气中也散发着浓浓的氯气,令人窒息,可何主任硬是带领我们紧急施救,直到所有工人都转危为安”,医生邵海峰也不无感动地开了口……
娓娓诉说,声声传情,让记者的心海中漫溢着感动。
危难之际显身手 造福百姓建功勋
“深夜顶风冒雪出诊的情况其实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时不请自来也是常态,毕竟对新人搞好传帮带也是我的职责;救死扶伤更是我和众医生神圣的使命,都不值得一提。”听同事争先恐后夸赞自己,何德安反倒不好意思了,满怀谦逊地对记者说。
可是,院领导和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百姓更不会忘记:抗击非典时,何德安作为呼吸内科专家,主动请缨,承担了成武县防治非典的重任,日夜坚守在发热门诊第一线,积极参加发热门诊及返乡人员的非典排查工作;在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认真组织宣教,提高了全民的防治意识,指导并参与我县多起聚集性发热的诊治工作;遇到危重病人时,他坚持夜间听诊,随时组织并参与抢救,提高了医院危重病救治水平;遭遇险情时,发生车祸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中总有他奋力抢救的身影……
弹指一挥间,32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也在何德安的履历上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足印:曾荣膺“非典防治三等功”,荣获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行业作风建设标兵等称号,无数次被评选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医院先进工作者,2012年还获得菏泽市职业道德模范提名奖。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引领下,其所在科室也被众多荣誉环绕:全市医德医风及优质服务标兵科室、和谐科室,医疗质量规范化科室,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服务达标科室,连续几年病人零投诉……
然而,在夜以继日地为医院为病人的操劳奉献中,岁月不仅斑驳了何德安的容颜,当年浓密的黑发也如秋叶般渐次凋落在风中,以至于他诙谐地对记者说:“王晓丰主任还有头发可以斑白可以染成黑发,我的却纷飞如蝶……”
朗声笑过,何德安坦言:“岁月如梭,我对医生这个行业和岗位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我心中,这个岗位是如此高尚,我永远都干不够!面对个别病人的非难,尽管有时我也很无奈,却从不忍舍弃。我们从不怕苦累,怕的是付出了心血却得不到尊重……”
正是源于这份挚爱,何德安让女儿也选择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希望她也匐地为泥,为百姓解除疾苦,几番历练后在医学领域盛开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