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
11.jpg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22.jpg
点亮心灯 领航人生路 庆祝第30个教师节
QQ截图20140701154955.jpg
今年3月28日,菏泽市委书记于晓明在党的群众...
1011.jpg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为...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保险
股东增资压力加大 优先股将成险企补血新渠道
2014-09-22 15:51:00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马元月 陈婷婷
伴随着偿付能力监管趋紧,补充资本金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成为各险企的头等大事,而股东增资、发债增资备受压力时,寻求新补血渠道成为一种必然。一位中型险企相关负责人解释,因为业务快速发展,股东增资压力越来越大,而次级债发行也有限额,优先股将成为又一融资新渠道。

  伴随着偿付能力监管趋紧,补充资本金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成为各险企的头等大事,而股东增资、发债增资备受压力时,寻求新补血渠道成为一种必然。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悉,保监会拟通过优先债发行为险企融资再开新渠道,相关通知正在部分险企内部征求意见。

  据了解,保监会于9月17日下发《关于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拟允许险企采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补充实际资本。征求意见截止到9月24日。

  所谓优先股,是指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保监会透露,险企可通过公开和非公开两种方式发行优先股。其中,公开发行必须采用固定股息率和股息可累积的设计条款,在盈利条件下必须强制分红,但非公开发行设计相对灵活。

  意见稿还设置了险企发行优先股的门槛,如开业满三年,上一年未经审计的净资产在10亿元以上,最近4个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00%以上,并要求公司制订完整的三年资本规划。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对于处于偿付能力警戒线边缘的险企,可以通过股东增资或者发行次级债、优先股等手段募资,但为了保证投资人的权益,募资的险企必须有良好的经营状态。

  保监会还为优先股发行设上下限,如不得超过普通股股份总数的50%、优先股募集金额不得超过发行前净资产的50%等。优先股必须在发行五年后才可赎回。

  一位中型险企相关负责人解释,因为业务快速发展,股东增资压力越来越大,而次级债发行也有限额,优先股将成为又一融资新渠道。

  据了解,目前股东仍为险企增资的最主要依靠。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通过股东增资高达58次,平均三家险企就增资一次。同时,前三季度有14家险企通过发次级债增资达到522亿元,而2012年险企创新最高的发债增资记录为731亿元,去年则为267亿元,险企累计发债几乎达到了监管要求的上限。

  “目前,中小险企增资方式有限,而股东实力又悬殊,优先股发行可以缓解股东的经济压力。”一位小险企人士分析,通过发行优先股,既可以满足融资需求,也不会影响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大险企通过IPO、公开增发股票等方式相比,中小险企的融资受限更多,这些公司对优先股这一融资方式表现得更积极一些。

  方正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此次纳入优先股发行试点,中小非上市险企最为受益。由于优先股发行要求相对较弱,并不需要上一年实现盈利等条件。数据显示,2013年61家非上市寿险中仅27家盈利,49家非上市财险中仅32家盈利。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优先股的偿债顺序在次级债之后,且没有到期日或到期期限很长,为补充资本更佳的工具。依据美国优先股股息率为参照,一般股息在6%-9%之间,股息率中枢为7%左右,目前国内10年期次级债利率约为6%(前五年)+2%(后五年,若不赎回),可见二者成本相差并不大。

  为了防范利益输送,保监会要求,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应当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合格投资者发行,不得通过股息支付方式和股息率损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菏泽大众网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http://sd24.dzwww.com/heze/)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成芳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